忽听樵子唱,踯躅下前山。
几曲斜峰乱,一肩落日还。
轻风闻远浦,清响度花湾。
袅袅莺频和,泠泠石点顽。
行歌聊自适,笑士不如间。
试问家何处,白云屋半间。
忽听樵子唱,踯躅下前山。
几曲斜峰乱,一肩落日还。
轻风闻远浦,清响度花湾。
袅袅莺频和,泠泠石点顽。
行歌聊自适,笑士不如间。
试问家何处,白云屋半间。
这首诗描绘了樵夫在鼓山的行进与歌唱,以及诗人对这一场景的细腻感受。通过“忽听樵子唱,踯躅下前山”两句,诗人捕捉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存,樵夫的歌声在山间回荡,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接下来,“几曲斜峰乱,一肩落日还”描绘了山势的曲折与夕阳的余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轻风闻远浦,清响度花湾”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清新,轻风拂过远处的河滩,清脆的声音在花丛中回响,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最后,“袅袅莺频和,泠泠石点顽”以莺鸟的鸣叫与岩石的回声相映成趣,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力。
“行歌聊自适,笑士不如间”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通过樵夫的歌声与笑声,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态度。“试问家何处,白云屋半间”则以问句的形式,暗示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将家想象为白云缭绕中的半间小屋,充满了诗意与浪漫色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以及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结屋北山阿,境趣适有契。
閒寂聊悦心,深密非避世。
谁令赋《远游》,山空冷兰蕙。
人间万得丧,欣戚随所制。
颇似观优伶,笑语杂悲涕。
戏弄刻漏间,陈迹安足寄。
策杖归去来,溪深亦朝厉。
陟岭见我屋,竹柏松杉桂。
雨馀青一色,净扫如作彗。
行可休此足,无言得深诣。
皎皎奁中镜,相随越岁年。
清光何所如,明月悬中天。
我昔十五馀,颜色如花鲜。
对之理晨妆,涂抹斗婵娟。
迩来年颇长,贫病相忧煎。
形容渐老丑,无复施朱铅。
今朝镜亦昏,尘垢蚀连钱。
相看自黯淡,焉能分媸妍。
人生有盛衰,物情随变迁。
世间类如此,何用增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