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踏莎行.跋伯时弟抚松寄傲诗集》
《踏莎行.跋伯时弟抚松寄傲诗集》全文
宋 / 张炎   形式: 词  词牌: 踏莎行

水落槎枯,田荒玉碎。夜阑秉烛惊相对。

故家人物已无传,一灯却照清江外。

色展天机,光摇海贝。锦囊日月奚童背。

重逢何处抚孤松,共吟风月西湖醉。

(0)
注释
水落:水面下降。
槎枯:枯萎的木筏。
田荒:田野荒芜。
玉碎:玉石破碎。
夜阑:深夜。
秉烛:手持蜡烛。
惊相对:惊讶地相对而坐。
故家:故乡。
人物:人事。
无传:无从追溯。
一灯:一盏灯。
清江:清澈的江面。
色展:色彩展现。
天机:自然的巧妙。
光摇:光芒摇动。
海贝:海贝。
锦囊:锦绣口袋。
日月:日月星辰。
奚童:孩童。
重逢:再次相遇。
孤松:孤独的松树。
西湖醉:在西湖边醉饮。
翻译
水面低洼槎木干枯,田野荒芜玉石破碎。深夜燃烛相视心惊。
故乡的人事已无从追溯,一盏灯照亮清江之畔。
色彩展现天工之妙,光芒摇曳如海贝闪烁。锦绣囊中日月,孩童背负其中。
重逢何处找寻那孤独的松树,共赏风月在西湖边沉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凉而又神秘的意境。"水落槎枯,田荒玉碎"两句勾勒出一幅荒凉萧瑟的秋冬景象,水流干涸、树枝枯萎、田地废弃、玉器破裂,都显示出一种生命力已经耗竭的景象。紧接着"夜阑秉烛惊相对"则是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对蜡烛映照着这荒凉的世界,给人以无限凄凉之感。

"故家人物已无传,一灯却照清江外"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在现实的落差。故乡的人和事都已经不再有任何消息,只剩下一盏孤灯在夜晚静谧地照亮着远处的清江。这两句充满了对逝去岁月的无限留恋。

"色展天机,光摇海贝"则是说自然界中那种细腻而又壮丽的景象。天空中的云彩变幻莫测,海洋里的珍珠在波光中闪耀,这两句描绘了大自然的壮观与神秘。

"锦囊日月奚童背"这一句则是说诗人将自己的心声和所见所感都藏于锦囊之中,而那些日月星辰般的美好时光,都被装载在那个叫做"奚童"的小小背篓里。这里的"奚童"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携带物品,象征着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记忆珍藏起来。

"重逢何处抚孤松,共吟风月西湖醉"则是在说诗人在某个地方重新遇见了一棵孤独的松树,与之亲昵,仿佛在那片风月中与松树一同沉醉。这两句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荒凉景象的描绘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自然界永恒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张炎

张炎
朝代:宋   字:叔夏   号:玉田   生辰:1248年-1320年

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
猜你喜欢

雪暮偶与梦得同致仕裴宾客王尚书饮

黄昏惨惨雪霏霏,白首相欢醉不归。

四个老人三百岁,人间此会亦应稀。

(0)

秋房夜

云露青天月漏光,中庭立久却归房。

水窗席冷未能卧,挑尽残灯秋夜长。

(0)

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累土山

堆土渐高山意出,终南移入户庭间。

玉峰蓝水应惆怅,恐见新山望旧山。

(0)

毛公坛

毛公坛上片云闲,得道何年去不还。

千载鹤翎归碧落,五湖空镇万重山。

(0)

浪淘沙

不必长漂玉洞花,曲中偏爱浪淘沙。

黄河却胜天河水,万里萦纡入汉家。

(0)

送朝长史赴荆南旧幕

元瑜思旧幕,几夜梦旌旃。

暑退蒹葭雨,秋生鼓角天。

月明三峡路,浪里九江船。

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