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孔学敏游仙游观》
《同孔学敏游仙游观》全文
元 / 傅若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凤音亭下草如熏,谁见仙娥倚翠裙。

环佩忽疑游处得,笙箫犹想去时闻。

湘江竹暗连春雨,衡岳花开隔暮云。

千古游人自来往,登高回首思纷纷。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同孔学敏游仙游观》描绘了一幅充满仙气与自然美景交织的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仙游观这一神秘场所的向往。

首句“凤音亭下草如熏”,以“凤音”暗示仙气弥漫,将读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之中,而“草如熏”则通过视觉与嗅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神秘的氛围。接下来,“谁见仙娥倚翠裙”一句,直接点明了仙子的存在,她们仿佛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生,增添了几分仙幻色彩。

“环佩忽疑游处得,笙箫犹想去时闻”两句,通过听觉与想象的结合,进一步强化了仙游观的神秘感。诗人似乎在梦游仙境,听到远处传来轻盈的环佩声和悠扬的笙箫乐曲,这些声音既真实又虚幻,激发了读者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湘江竹暗连春雨,衡岳花开隔暮云”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湘江边的竹林在春雨的滋润下显得更加郁郁葱葱,而衡山上的花朵则在暮云的遮掩下显得更加娇艳欲滴。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隐含了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更替。

最后,“千古游人自来往,登高回首思纷纷”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游人的怀念以及对仙游观的深深眷恋。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留下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思考。这不仅仅是对仙游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类精神追求的一种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细腻表达,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超脱的仙境世界,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傅若金

傅若金
朝代:元   籍贯: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   生辰:1303—1342

傅若金(1303—1342) 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猜你喜欢

十六字令

听。窗外如何月有声。寒无寐,风雪正三更。

(0)

金错刀.辛卯七夕,又昭表妹招诸女伴作乞巧,会小病未往,赋此奉柬

云影淡,露华凉。虫声如雨漏初长。

寻盟有约邀新月,乞巧无缘炷晚香。

陈钿盒,奠琼浆。一灯摇梦费思量。

遥知语笑情方惬,都向天孙问七襄。

(0)

壶中天.送春

帘前鸟语,正景色融合,乍晴天气。

柳绿桃残春已暮,惆怅人生如寄。

匣里珠玑,囊中锦绣,一旦皆捐弃。

浮云过尽,尘缘回想无味。

堪叹粉蝶寻香,游蜂酿蜜,也被韶光饵。

转瞬落红花满地,犹是相偎相倚。

万种凄凉,千般懊恼,终日如沉醉。

无情风雨,韶光一霎更易。

(0)

如梦令.春夜

波弄一池风皱。香滞小炉烟瘦。

月上半阑干,夜静只闻更漏。依旧。依旧。

人立黄昏时候。

(0)

一落索.秋闺

眉共远山争秀。可怜长皱。

莫将清泪湿花枝,怕花也、和人瘦。萧瑟秋风望久。

郎书无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楼前柳。

(0)

念奴娇.题逸仙宋夫人瑶台宴杂剧

书空咄咄,向吟窗谱就,霓裳新阕。

一点雄心消不尽,化作彩云千叠。

滴粉搓酥,描香绘影,长吉心头血。

步虚声里,泠泠似有仙骨。

应是秋颖花生,墨池香润,照彻瑶台雪。

放眼乾坤供一醉,醉把唾壶敲缺。

鬼也揶揄,天乎懵懂,此意凭谁说。

倚歌而和,欲将长笛吹裂。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