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影淡,露华凉。虫声如雨漏初长。
寻盟有约邀新月,乞巧无缘炷晚香。
陈钿盒,奠琼浆。一灯摇梦费思量。
遥知语笑情方惬,都向天孙问七襄。
云影淡,露华凉。虫声如雨漏初长。
寻盟有约邀新月,乞巧无缘炷晚香。
陈钿盒,奠琼浆。一灯摇梦费思量。
遥知语笑情方惬,都向天孙问七襄。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的夜晚,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氛围与情感。开篇“云影淡,露华凉”描绘出夜空的宁静与清凉,为整个场景奠定了基调。“虫声如雨漏初长”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将虫鸣比作细雨滴落,形象地表现了夜晚的静谧与生机。
“寻盟有约邀新月,乞巧无缘炷晚香”两句,既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尊重和期待,也暗含了对未能参与活动的遗憾。通过“寻盟”和“乞巧”的行为,诗人寄托了对美好爱情和生活的向往。
“陈钿盒,奠琼浆。一灯摇梦费思量”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仪式感,钿盒和琼浆是传统乞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物品,而摇动的一盏灯则象征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思考。这一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人们对未来的期待与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遥知语笑情方惬,都向天孙问七襄”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欢聚一堂、共享喜悦情景的想象,同时也通过“天孙”(即织女星)的意象,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宇宙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七夕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体验,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魅力。
今之人材可屈指,魏季宁都隐君子。
放舟溟海六月风,茧足幽州八千里。
巨鱼吞舟人食人,白浪黄沙入睚眦。
危途曾不废啸歌,壮心已觉齐生死。
往时为我言翠微,诸峰秀出旁无依。
丹崖劖削下绝地,石窦委曲中开扉。
蚍行猿引步且伏,径尽高原见茆屋。
分星牛斗即比邻,福地金精若奴仆。
良朋或近或远方,伯兄仲兄齐雁行。
干戈之际独无事,花下往往闻宫商。
盈阶况复美子弟,讲德馀暇兼文章。
有时雄辨相奔射,偏师角立还坚壁。
有时急难相周旋,首尾皆至如率然。
嗟哉古道久已丧,老矣馀生复谁望。
闻君近者结吾庐,亦拟吾庐结其上。
《寄题魏和公吾庐》【明·陈恭尹】今之人材可屈指,魏季宁都隐君子。放舟溟海六月风,茧足幽州八千里。巨鱼吞舟人食人,白浪黄沙入睚眦。危途曾不废啸歌,壮心已觉齐生死。往时为我言翠微,诸峰秀出旁无依。丹崖劖削下绝地,石窦委曲中开扉。蚍行猿引步且伏,径尽高原见茆屋。分星牛斗即比邻,福地金精若奴仆。良朋或近或远方,伯兄仲兄齐雁行。干戈之际独无事,花下往往闻宫商。盈阶况复美子弟,讲德馀暇兼文章。有时雄辨相奔射,偏师角立还坚壁。有时急难相周旋,首尾皆至如率然。嗟哉古道久已丧,老矣馀生复谁望。闻君近者结吾庐,亦拟吾庐结其上。
https://shici.929r.com/shici/vIKQ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