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景物亦相知,岂独纱巾坏衲师。
喜我远来何以见,夜来湖水满平堤。
湖山景物亦相知,岂独纱巾坏衲师。
喜我远来何以见,夜来湖水满平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雨后江水上涨的场景下相聚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首句“湖山景物亦相知”,诗人将湖山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情感,表达出湖山仿佛也懂得欣赏和欢迎来访者的心情。接着,“岂独纱巾坏衲师”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不仅仅是僧侣,湖山也对来访者表示了欢迎和亲近,营造了一种和谐共处的氛围。
“喜我远来何以见”表达了主人对远方客人的热烈欢迎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对客人到来的喜悦和期待。最后,“夜来湖水满平堤”则以生动的景象描绘了夜晚湖水上涨,满溢堤岸的壮丽景色,不仅渲染了环境的美丽,也象征着友情的深厚和交流的畅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在特定情境下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真挚表达,富有诗意和哲理。
夷犹方舟发,晓色江上微。
初识五州山,向来知是非。
泄云独未敛,沦波若无依。
连林翳更吐,秀岑觌复违。
徐闻风荻偃,氛净浮阳晖。
淹留惜去棹,赏此忘朝饥。
褰裳愿既谬,寻烟迹亦希。
偕我渔钓侣,眷言剪荷衣。
蜻蜓偷眼凉多,飞随小舫摇空翠。
西泠五月,碧罗初染,冰壶乍洗。
多丽香车,閒情椒壁,梦尘空徙。
载荷心酒苦,桐枝弦澹,看一阵,风漪细。
更谱玲珑散水。战长林、叶间疏吹。
高寒更忆,回峰隐舍,鸣泉僧寺。
易得惊秋,菰芦深处,此歌堪倚。
渐钟催人散,平波坠露,点青萤尾。
趁时梳里,恰明姿玉润。花朵盈盈压危鬓。
更横波犀利、巧步尖纤,谁得似,一种可人风韵。
綵云行不得,笳啭音高,羯鼓匀圆四弦紧。
衮遍小凉州、浅立筵前,又软语、流莺声近。
长记得、相逢踏青时,看细马春衫、倍怜轻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