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慕信陵,十三师抱朴。
十五精骑射,功名志沙漠。
袖中发强矢,纷如飞雨雹。
章句耻不为,孙吴时间学。
蹉跎遂暮年,丧乱成萧索。
洗心向林泉,所望惟鸾鹤。
瀑水与萝花,飘飘梦中落。
十二慕信陵,十三师抱朴。
十五精骑射,功名志沙漠。
袖中发强矢,纷如飞雨雹。
章句耻不为,孙吴时间学。
蹉跎遂暮年,丧乱成萧索。
洗心向林泉,所望惟鸾鹤。
瀑水与萝花,飘飘梦中落。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人(铁桥道人)的生平和志趣,充满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追求。诗中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道人的成长历程、理想追求以及最终归隐山林的心境。
首句“十二慕信陵,十三师抱朴”以“信陵君”和“抱朴子”为典故,暗示了道人自幼便怀有高远的理想和对道家哲学的向往。接着,“十五精骑射,功名志沙漠”描述了他年轻时的豪情壮志,渴望在广阔的边疆建功立业,追求功名。
“袖中发强矢,纷如飞雨雹”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道人箭术的精湛,箭矢如同暴雨般密集而迅猛,展现了他技艺的高超。接下来,“章句耻不为,孙吴时间学”则表明他对军事策略和兵法有着深入的研究,渴望在这一领域有所成就。
然而,“蹉跎遂暮年,丧乱成萧索”揭示了道人在追求功名的过程中,经历了岁月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变得萧条和失落。这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以及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
最后,“洗心向林泉,所望惟鸾鹤。瀑水与萝花,飘飘梦中落”表达了道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平静。他选择远离尘嚣,归隐山林,与自然融为一体,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自由。瀑布的流水和山间的花朵,象征着他的内心世界,如同梦境般美好而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道人从少年时期的雄心壮志到晚年寻求心灵解脱的过程,以及对自然与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夷落朝云候,王正小雪辰。
缅怀朝紫陌,曾是洒朱轮。
气耿簪裾肃,风严刻漏频。
暗飞金马仗,寒舞玉京尘。
豸角随中宪,龙池列近臣。
蕊珠凝瑞彩,悬圃净华茵。
帝泽千箱庆,天颜万物春。
明廷犹咫尺,高咏愧巴人。
林间曲径掩衡茅,绕屋青青翡翠梢。
一枕秋声鸾舞月,半窗云影鹤归巢。
曾闻贾谊陈奇策,肯学扬雄赋解嘲。
我有清风高节在,知君不负岁寒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