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石菖蒲真活计,芒鞋不借更奇哉。
山林本是君家物,为□□□唤去来。
水石菖蒲真活计,芒鞋不借更奇哉。
山林本是君家物,为□□□唤去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敏上人的僧侣,他隐居在山林之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诗中以“水石菖蒲真活计”开篇,巧妙地将敏上人所处的环境与他的生活情趣联系起来,水石菖蒲象征着清雅脱俗的生活方式,暗示了敏上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芒鞋不借更奇哉”一句,进一步展现了敏上人的独特之处——他不需要借用任何外物,仅凭一双芒鞋就能自在行走于山林之间,这不仅是对敏上人生活态度的赞美,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和谐共处。
“山林本是君家物”则表达了山林对于敏上人而言,不仅仅是栖息之地,更是他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家园。这里的“君家”二字,既是对敏上人身份的尊称,也是对其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肯定。
最后一句“为□□□唤去来”,虽然文字残缺,但可以推测其意在强调敏上人应当被召唤回归,或是表达了对敏上人生活的向往与敬仰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敏上人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境界,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东门杨柳暗藏鸦,东门行客欲离家。
树头春风草头露,鸦自不飞人自去。
妾家南浦桂为堂,房栊珉玉帘夜光。
沈炉烟多绮罗重,水槛风入笙箫凉。
欢娱未毕车轮远,方寸秋丝纷百茧。
愿郎功业落人閒,长使春闺女无怨。
天台罹洚水,平陆几成渊。
经理阅再祀,民瘼犹未痊。
将令田里安,须得牧守贤。
畴咨能俾乂,佥曰蓬莱仙。
君侯宽且明,履节金石坚。
吏事素精敏,公心无党偏。
分符膺重寄,为政将奚先。
租赋盍蠲减,狱讼无淹延。
奸黠须禁戢,阨穷当悯怜。
庶销愁叹声,播作谣颂传。
使华闻有命,丹书下日边。
复使兹郡民,鼓舞戴二天。
政成彻丹扆,驿召归甘泉。
嗟予十载间,稠叠同班联。
学馆暨郎省,昕夕相周旋。
喜君驾朱轓,恨我违英躔。
同寅举饯觞,佳句联华笺。
枯肠强搜索,缀缉仅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