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共远山争秀。可怜长皱。
莫将清泪湿花枝,怕花也、和人瘦。萧瑟秋风望久。
郎书无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楼前柳。
眉共远山争秀。可怜长皱。
莫将清泪湿花枝,怕花也、和人瘦。萧瑟秋风望久。
郎书无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楼前柳。
这首《一落索·秋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深居秋闺的女子内心的情感世界。词中通过“眉共远山争秀”开篇,巧妙地将女子的愁眉与远处的山峦相联系,暗示了她内心的忧郁与外界自然景象的和谐统一。接着,“可怜长皱”一句直接点明了女子因愁绪而眉头紧锁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她的愁苦之情。
“莫将清泪湿花枝,怕花也、和人瘦。”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表达,女子担心自己的泪水会像花瓣一样凋零,不仅自己消瘦,连花儿也会随之枯萎,形象地表达了她对未来的忧虑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萧瑟秋风望久,郎书无有。”在秋风的吹拂下,女子长久地眺望着远方,期盼着远方的郎君能寄来书信,然而却始终没有等到。这一场景既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等待,也暗含了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楼前柳。”女子无法言说的愁绪,只能通过每日倚靠栏杆凝视楼前的柳树来寄托。柳树在这里成为了她情感的载体,象征着她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深陷秋愁之中的女子形象,展现了清代女性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复杂细腻的情感世界。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