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色初临。正金荷灼灼,凤胫沈沈。
烧残终有泪,剪断岂无心。馋脂注得十分深。
光翻金粟,影动琼林。春檠上,看带笑、花开似锦。
瘦沈。踌躇甚。曾记华堂,半灭情难禁。
金钥传时,玉堂㸐处,对对红酥翠沁。
莲灯缓导上元游,兰膏浓挽平康饮。
如今绛蜡,照人长是孤寝。
暝色初临。正金荷灼灼,凤胫沈沈。
烧残终有泪,剪断岂无心。馋脂注得十分深。
光翻金粟,影动琼林。春檠上,看带笑、花开似锦。
瘦沈。踌躇甚。曾记华堂,半灭情难禁。
金钥传时,玉堂㸐处,对对红酥翠沁。
莲灯缓导上元游,兰膏浓挽平康饮。
如今绛蜡,照人长是孤寝。
这首词以烛为题,巧妙地将烛与人的感情相联系,描绘出一幅烛光下人物情感细腻变化的画面。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金荷”、“凤胫”、“馋脂”、“春檠”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烛的形态与特点。
“瞑色初临”,点明时间背景,夜幕降临,烛光渐起,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正金荷灼灼,凤胫沈沈”,通过“金荷”和“凤胫”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烛光的明亮与烛体的形状,同时暗示了烛的高贵与美丽。“烧残终有泪,剪断岂无心”,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烛以情感,表达了烛在燃烧过程中的不舍与无奈。“馋脂注得十分深”,进一步描绘了烛油的浓郁与丰富,同时也暗含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珍惜。
接下来,“光翻金粟,影动琼林”,通过“金粟”和“琼林”的比喻,展现了烛光下的光影之美,仿佛是金黄色的粟粒在跳跃,琼瑶般的树林在摇曳,充满了诗意与幻想。“春檠上,看带笑、花开似锦”,将烛光比作春日之景,花朵盛开,充满生机与喜悦,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瘦沈。踌躇甚”,通过“瘦沈”和“踌躇甚”的描绘,表现了烛在燃烧过程中的逐渐消瘦与犹豫不决的状态,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哀愁。
“曾记华堂,半灭情难禁”,回忆往昔在华丽殿堂中,烛光虽已半灭,但心中那份难以抑制的情感依然存在,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留恋。“金钥传时,玉堂㸐处”,通过“金钥”和“玉堂”的比喻,描绘了富贵与尊贵的场景,暗示了烛在不同场合中的角色与地位。“对对红酥翠沁”,形容烛光映照下的红酥与翠绿,色彩鲜明,富有层次感,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最后,“莲灯缓导上元游,兰膏浓挽平康饮”,通过“莲灯”和“兰膏”的比喻,描绘了节日庆典中的热闹景象,以及人们在烛光下享受美酒佳肴的情景,充满了节日的欢乐与祥和。“如今绛蜡,照人长是孤寝”,对比今昔,昔日繁华已逝,只剩下孤独的蜡烛照亮着空寂的房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与无奈。
整首词通过对烛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烛的物理特性与美学价值,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与物之间的情感关联,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失落。词中蕴含的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东野龙钟衣绿归,溧阳何足处男儿。
微生纵有孤吟癖,尚拟朝端振羽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