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不乱序,未必皆同母。
如何连根蓬,枯菀两不同。
寄言爷娘知,慎莫举小儿。
小儿实无罪,有生即为累。
不见上留田,小儿诚可怜。
鸿雁不乱序,未必皆同母。
如何连根蓬,枯菀两不同。
寄言爷娘知,慎莫举小儿。
小儿实无罪,有生即为累。
不见上留田,小儿诚可怜。
这首诗《上留田行》由清代诗人李锴所作,通过鸿雁与蓬草的对比,以及对“上留田”场景的描绘,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生命的同情。
首先,鸿雁不乱序,未必皆同母,这里以鸿雁的秩序井然,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规律,同时也隐喻了人世间的一些道理。接着,如何连根蓬,枯菀两不同,蓬草随风飘散,有的枯萎,有的茂盛,形象地展示了生命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诗人借此表达出对生命状态的感慨,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思考。
寄言爷娘知,慎莫举小儿,这句直接点明了主题,提醒父母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要谨慎对待孩子,因为孩子本身并无过错,却常常成为家庭困境的牺牲品。这种对儿童无辜的同情,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小儿实无罪,有生即为累,这句话揭示了生命的沉重与无奈,即使孩子本身没有过错,但他们的存在往往给家庭带来负担,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最后,不见上留田,小儿诚可怜,上留田是一个充满悲伤和凄凉的地方,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进一步强调了儿童在社会中所面临的不幸和苦难,表达了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
整体而言,《上留田行》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察,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关怀,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看墙头。前朝李树桃花,断送风流。
但枝上鸟惊朱槿,池中鱼戏青苹。薰风满楼。
多情望断牵牛。早起独开绣帐,夜眠谁共香篝。
孤负却窗前,一床湘簟,夏日原长,今年觉短,更兼小胆空房易怯,修眉照镜生愁。
瘦堪忧。腰肢不待高秋。
若耶一曲,西湖十里,何须太华峰头。
翠叶田田,红妆冉冉,六郎近日娇羞。玉井藕香柔。
更凌波步步,窈窕清幽。
越女吴姬,采花轻泛木兰舟。水宫仙子遨游。
任飞来飞去,野鹭闲鸥。
带月夜舒,迎风昼卷,汉家别样风流。绰约待凝眸。
趁良宵美酒,醉赏消愁。莫待红衣落尽,对高秋。
有客于□,长剑巍峨,殆奇士欤。
忆请缨北阙,曾驰鹿塞,上书幕府,亲历无闾。
伏枥兴嗟,投竿空老,三竺桥边有敝庐。
杯阑后,任唾壶敲缺,一枕蘧蘧。当年士稚何如。
试酹酒荒原吊望诸。
叹元龙湖海,徒眠高阁,侯王甲第,懒曳长裾。
击筑狂歌,登楼悲愤,变作银钩虿尾书。
掀髯笑,倩羊欣白练,挥洒无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