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于□,长剑巍峨,殆奇士欤。
忆请缨北阙,曾驰鹿塞,上书幕府,亲历无闾。
伏枥兴嗟,投竿空老,三竺桥边有敝庐。
杯阑后,任唾壶敲缺,一枕蘧蘧。当年士稚何如。
试酹酒荒原吊望诸。
叹元龙湖海,徒眠高阁,侯王甲第,懒曳长裾。
击筑狂歌,登楼悲愤,变作银钩虿尾书。
掀髯笑,倩羊欣白练,挥洒无馀。
有客于□,长剑巍峨,殆奇士欤。
忆请缨北阙,曾驰鹿塞,上书幕府,亲历无闾。
伏枥兴嗟,投竿空老,三竺桥边有敝庐。
杯阑后,任唾壶敲缺,一枕蘧蘧。当年士稚何如。
试酹酒荒原吊望诸。
叹元龙湖海,徒眠高阁,侯王甲第,懒曳长裾。
击筑狂歌,登楼悲愤,变作银钩虿尾书。
掀髯笑,倩羊欣白练,挥洒无馀。
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李考叔的古代士人形象,通过其生活片段和内心情感的展现,勾勒出一个充满豪情与无奈的人物形象。首句“有客于□”以模糊的叙述引出人物,随后通过“长剑巍峨”、“伏枥兴嗟”、“击筑狂歌”等词句,展现了这位士人的不凡气质和内心的激荡。
“忆请缨北阙,曾驰鹿塞,上书幕府,亲历无闾”四句,描述了李考叔曾经的壮志与经历,无论是为国请缨,还是在边塞驰骋,或是向朝廷献策,都体现了他作为士人的担当与抱负。然而,“伏枥兴嗟,投竿空老”两句转折,表达了岁月流逝、理想未竟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易逝、英雄迟暮的无奈。
“三竺桥边有敝庐”一句,将场景转至日常生活,通过“杯阑后”、“唾壶敲缺”等细节,展现了李考叔在晚年的生活状态,既有闲适的一面,也有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遗憾。最后,“一枕蘧蘧”则暗示了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以及对人生虚幻的深刻思考。
“当年士稚何如。试酹酒荒原吊望诸”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李考叔年轻时英姿的追忆,以及对其精神的敬仰。通过“叹元龙湖海,徒眠高阁,侯王甲第,懒曳长裾”等句子,诗人感叹李考叔虽有广阔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却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在高阁或侯王的府邸中懒散度日,无法施展才华。
“击筑狂歌,登楼悲愤,变作银钩虿尾书”三句,描绘了李考叔在面对不公与无奈时的反抗与表达,无论是通过音乐的宣泄,还是文字的抒发,都展现了他内心的激昂与不屈。最后,“掀髯笑,倩羊欣白练,挥洒无馀”两句,以幽默与洒脱收尾,既是对李考叔性格的刻画,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豁达态度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李考叔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命运与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士人的精神世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