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知时节,农家喜若何。
积薪蚕下箔,锄水稻分窠。
绿有笋成竹,黄无麦作蛾。
一春尝苦旱,三日未云多。
梅雨知时节,农家喜若何。
积薪蚕下箔,锄水稻分窠。
绿有笋成竹,黄无麦作蛾。
一春尝苦旱,三日未云多。
这首宋代诗人虞俦的《喜雨》描绘了江南梅雨季节农民们的喜悦之情。诗中通过细致入微的农事场景展现了雨的及时和珍贵。"梅雨知时节",暗示了雨来的适时,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农家喜若何",直接表达了农民们因雨水降临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接下来的两句,"积薪蚕下箔,锄水稻分窠",具体描绘了农人们忙着为蚕宝宝搭建住所(箔)和照料稻田的情景,显示出农事的繁忙和对雨水的依赖。"绿有笋成竹,黄无麦作蛾",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雨后竹笋生长迅速和稻谷免于干旱的景象,象征着丰收在望。
最后两句"一春尝苦旱,三日未云多",回顾了整个春季的干旱,与前文形成对比,突出了这场雨的珍贵和对缓解旱情的巨大作用。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农耕文化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