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花忽报青娥别,泪湿红笺。懒拾钗钿。
阿母书来病可怜。情知此后难重见,两地愁牵。
鸾信谁传。又误归期过下弦。
隔花忽报青娥别,泪湿红笺。懒拾钗钿。
阿母书来病可怜。情知此后难重见,两地愁牵。
鸾信谁传。又误归期过下弦。
这首《罗敷媚》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潘飞声所作,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词中以女子的口吻,表达了一段深情而无奈的爱情故事。
“隔花忽报青娥别”,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女子在花丛中,突然听到心上人即将离去的消息,这份突如其来的别离让人心生不舍与伤感。“泪湿红笺”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女子因悲伤而泪水涟涟,连用来写信的红笺也被泪水浸湿,可见其情感之深。
接下来,“懒拾钗钿”一句,通过女子对首饰的疏于整理,进一步展现了她内心的混乱与不安。首饰本是装饰之物,但在此刻却成了无心之物,反映出女子此时的心不在焉。
“阿母书来病可怜”则透露出女子身体不适,且病情令母亲担忧。这一细节不仅加深了人物的情感层次,也暗示了这段爱情可能面临的现实困境。
“情知此后难重见,两地愁牵”,表达了女子对未来的忧虑和对相聚的渴望。即使心中明白未来相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思念之情仍旧牵扯着两颗心,无法割舍。
最后,“鸾信谁传。又误归期过下弦。”以“鸾信”比喻传递消息的使者,表达了女子对消息传递者的期盼,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错过。下弦月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爱情的短暂,增添了词作的凄美与哀愁。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女子面对离别与相思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爱情执着而无奈的追求。潘飞声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融入到词作之中,使得《罗敷媚》成为一首感人至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