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大廷召对策,独草万言吐胸臆。
相君手捧频叹嗟,天子亲披动颜色。
御墨题名置上第,赐秩蒙恩官建礼。
秋风忆食故乡莼,乞归耻给长安米。
十年不调笑为儒,一岁超迁拜大夫。
朝持符玺趋双阙,夜整衣冠别五湖。
隋堤柳暗落花稀,淮浦潮生舟似飞。
谁将笔砚先烧却,可使才华让陆机。
昔日大廷召对策,独草万言吐胸臆。
相君手捧频叹嗟,天子亲披动颜色。
御墨题名置上第,赐秩蒙恩官建礼。
秋风忆食故乡莼,乞归耻给长安米。
十年不调笑为儒,一岁超迁拜大夫。
朝持符玺趋双阙,夜整衣冠别五湖。
隋堤柳暗落花稀,淮浦潮生舟似飞。
谁将笔砚先烧却,可使才华让陆机。
此诗《送陆尚宝之京》由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描绘了对友人陆尚宝即将赴京的情景与感慨。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陆尚宝才华横溢的形象以及他即将踏上仕途征途的复杂心情。
首句“昔日大廷召对策”,以“大廷”点出朝廷的庄严与隆重,暗示陆尚宝曾有过在朝廷中展示才华的机会。“独草万言吐胸臆”则刻画了他在撰写对策时的自信与才情,独抒己见,尽展胸中所学。
接下来,“相君手捧频叹嗟,天子亲披动颜色”两句,通过描述相君与天子的反应,进一步强调了陆尚宝对策的出色与得到的极高评价。御墨题名、赐秩蒙恩、官建礼等一系列荣誉,彰显了其受到的特殊待遇和荣耀。
然而,诗中也透露出陆尚宝内心的矛盾与无奈:“秋风忆食故乡莼,乞归耻给长安米。”在享受荣华的同时,他怀念故乡的清贫生活,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京城生活的某种不满或厌倦。
“十年不调笑为儒,一岁超迁拜大夫”两句,对比了陆尚宝从儒生到官员身份的转变,以及这一转变速度之快,体现了他迅速得到晋升的事实。
“朝持符玺趋双阙,夜整衣冠别五湖”描绘了陆尚宝即将离开家乡,前往京城就职的情景,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过去的不舍。
最后,“隋堤柳暗落花稀,淮浦潮生舟似飞”以自然景象衬托离别之情,隋堤的柳树已暗淡,落花稀疏,淮浦的潮水涌起,船只仿佛在飞速前行,形象地表现了离别的紧迫感和对未来的憧憬。
“谁将笔砚先烧却,可使才华让陆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陆尚宝才华的肯定和对其未来成就的期待,同时也暗含着对陆机(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才华的敬仰,希望陆尚宝能超越前人,成为一代文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陆尚宝个人经历的描绘,展现了其才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碰撞,以及对故乡与未来的复杂情感,充满了深沉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天澄灏气辉银湾,惊鸿未阵点绀寒。
毕逋之孙嗜秽腐,为梁岂无鹓与鸾。
暂抛机梭息鞅靷,别久未惬须臾欢。
聚落扰扰集蠛蠓,小智未易镌孱顽。
蓬颗牛羊半馁饫,云路险涩托足艰。
增亏益庳祷乃遂,未见仁悯遗私干。
经纬森罗蕴精耀,宁论匹偶腾欺谩。
帝降厥孙责礼币,曷自贷予期追还。
辎軿沓飒倡河鼓,虽异临邛亦疵瘢。
政使流光夜奔迸,寸心尚在狐疑间。
如何东西两相望,躔次不动光芒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