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宓公琴台诗三首·其一》
《宓公琴台诗三首·其一》全文
唐 / 高适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宓子昔为政,鸣琴登此台。

琴和人亦闲,千载称其才。

临眺忽悽怆,人琴安在哉?

悠悠此天壤,唯有颂声来。

(0)
注释
昔:从前,昔日。
政:政治,政务。
临眺:远望,俯瞰。
悽怆:悲伤,凄凉。
人琴:人与琴,指代逝去的人。
颂声:赞美,歌颂。
翻译
宓子昔时治理政事,弹琴登上这座高台。
琴音悠扬人心也闲适,千百年后仍称赞他的才能。
远望之际忽然心生感伤,人已逝去,琴声又在哪里呢?
这天地间漫长无尽,只剩下赞美的歌声回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古代贤官宓子在世时的风采。他曾在一座琴台上演奏琴曲,留下了千百年的美誉。诗人登上这座琴台,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现在的感慨。琴音与人的情感相契合,宓子虽然不再,但他的才华与琴声在人们的心中依旧流传。

诗中的“鸣琴”二字,不仅表达了宓子的琴艺,还象征着他治理国家的才能和艺术。“临眺忽悽怆”则表现了诗人站在高处,回望过去时所感受到的凄凉与悲壮之情。最后,“悠悠此天壤,唯有颂声来”,透露出一种超越时空的赞美之声,只有宓子的名声和琴声穿越了千年,传承至今。

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艺术氛围的诗,它通过对古人琴艺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文化遗产的尊崇和怀念。

作者介绍
高适

高适
朝代:唐   字:达夫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生辰:704—765年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你喜欢

蝶恋花·其一五色蝴蝶

楼畔犹馀金谷恨。十斛量珠,买得香魂醒。

吹水差差添碧晕。苔痕浸入菱花镜。

帘外东风凭扫径。拾翠相邀,休误寻芳信。

一掬盈盈谁与赠。缀钗飞上轻蝉鬓。

(0)

江城子

旧家池馆怕重经。雨初晴。柳初青。

畅好韶光、没个咏花人。

把酒酹花花不语,知也未,此时情。

双堤压水小桥横。画船停。画栏凭。

诉与新愁、莺燕也销魂。

欲倩东风吹梦去,应不隔,短长亭。

(0)

临江仙

回首凤山门外路,夕阳无限云山。

黯然行矣几时还。别离从此始,咫尺欲归难。

依约高堂同话别,梦回清泪阑干。

耳边犹似劝加餐。暗灯风舵响,欹枕水窗寒。

(0)

金缕曲.检得亡姊遗诗,悲成此调

偶把遗编读。觉凄清、风生满纸,哀音裂竹。

貌比左芬年更少,况又才逾徐淑。

肯久恋、红尘千斛。

试问埋香何处好,料青山、也有修来福。

泉路下,鬼应哭。朝朝暮暮相追逐。

怎而今、云消雨散,形孤影独。

后会自然来世有,谁道他生未卜。

可邀我、同登仙箓。

昨夜分明惊入梦,羡容颜、依旧温如玉。

便携手,述心曲。

(0)

祝英台近.重过余氏园

菊英残,梅雾醒,花落已成泪。

雪意云情,多少别来味。

销魂何处帘钩,谁家池馆,可记得、酒边人醉。

添憔悴。空忆梦影如尘,何堪再相对。

回首天涯,话别正春水。

殷勤说与东风,递将燕子,休再问、主人归未。

(0)

减字木兰花

添香又懒。人别小桃妆阁掩。何处寻春。

一半东风一半尘。晓莺无语。烟重柳棉飞不起。

莫问伊人。细雨梨花小病成。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