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把遗编读。觉凄清、风生满纸,哀音裂竹。
貌比左芬年更少,况又才逾徐淑。
肯久恋、红尘千斛。
试问埋香何处好,料青山、也有修来福。
泉路下,鬼应哭。朝朝暮暮相追逐。
怎而今、云消雨散,形孤影独。
后会自然来世有,谁道他生未卜。
可邀我、同登仙箓。
昨夜分明惊入梦,羡容颜、依旧温如玉。
便携手,述心曲。
偶把遗编读。觉凄清、风生满纸,哀音裂竹。
貌比左芬年更少,况又才逾徐淑。
肯久恋、红尘千斛。
试问埋香何处好,料青山、也有修来福。
泉路下,鬼应哭。朝朝暮暮相追逐。
怎而今、云消雨散,形孤影独。
后会自然来世有,谁道他生未卜。
可邀我、同登仙箓。
昨夜分明惊入梦,羡容颜、依旧温如玉。
便携手,述心曲。
这首《金缕曲》是清代词人谈印梅在整理亡姐遗诗时所作,情感深沉,哀婉动人。
词中以“偶把遗编读”开篇,点明了词人偶然翻阅亡姐遗留下的诗篇,内心涌起的凄凉与哀伤。接下来,“觉凄清、风生满纸,哀音裂竹”,通过描绘阅读时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意境,仿佛风声和竹叶的断裂声都充满了哀愁。
“貌比左芬年更少,况又才逾徐淑”两句,运用典故,将亡姐的美貌与才华与古代两位著名的女性——左芬和徐淑相比,表达了对亡姐年轻早逝的惋惜和对她才华的赞叹。
“肯久恋、红尘千斛”一句,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暗示亡姐生前可能也曾被尘世所累,但最终选择了超脱。
“试问埋香何处好,料青山、也有修来福。泉路下,鬼应哭。”词人询问亡姐安息之地是否美好,推测青山间或许有她的福分,同时想象亡姐在泉下也应为人间的哀痛所感。
“朝朝暮暮相追逐。怎而今、云消雨散,形孤影独。”这两句描述了生者与死者之间无法跨越的时空距离,表达了对亡姐的思念之情,以及面对生死别离的无奈与痛苦。
“后会自然来世有,谁道他生未卜。”词人相信在另一个世界,他们会有重逢的机会,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表示了担忧。
“可邀我、同登仙箓。”表达了词人希望与亡姐一同超脱尘世的愿望。
“昨夜分明惊入梦,羡容颜、依旧温如玉。”词人在梦中见到了亡姐,感叹她依然保持着生前的美丽与温柔。
“便携手,述心曲。”最后,词人想象着与亡姐手牵手,在梦中倾诉彼此的心声。
整首词情感真挚,通过对亡姐遗诗的回忆,表达了词人深切的怀念与哀思,同时也寄托了对亡者安息与生者超脱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