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明未明,飒飒过微雨。
已闻高树头,百舌间关语。
幽人枕上听不听,变尽春声始飞去。
天窗明未明,飒飒过微雨。
已闻高树头,百舌间关语。
幽人枕上听不听,变尽春声始飞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百舌》,描绘了清晨时分,天色微明,细雨轻落的场景。诗人通过“天窗明未明,飒飒过微雨”这两句,形象地展现了窗外朦胧的光线和雨声的细腻。接着,“已闻高树头,百舌间关语”,诗人将注意力转向了窗外的百舌鸟,它们在高树上婉转鸣叫,声音清脆悦耳。
“幽人枕上听不听”一句,暗示了诗中的主人公——一个幽居之人,可能正躺在床上,半梦半醒之间听到这美妙的鸟鸣。最后,“变尽春声始飞去”,表达了随着春天的变化,百舌鸟的歌声也在变换,直至春意消逝才悄然离去。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和鸟鸣为线索,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季节更迭和生活静谧的感悟,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梅尧臣的诗歌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韵味。
明月梅花清影,流水桃花薄命。
一霎成烟乘雾去,要自无关春病。是耶抑非耶?
总算鸳肩重并。事后思伊还幸,人力终难天胜。
多谢云英能慰我,莫汝一杯新茗。
剩小小香坟,还被风穿潮打。
与子穷年长作客,子非朱颜我头白。
燕山一别八年馀,再裹行幐来九陌。
君才如海不可量,奇正纵横势莫当。
弹筝叩缶坐太息,岂可日月无弦望。
为我一曲歌伊凉,挈十一州归大唐。
奇材剑客今岂绝,奈此举目都茫茫。
蓟门朝士多狐鼠,旧日须眉化儿女。
生女须教出塞妆,生男要学鲜卑语。
常把汉书挂牛角,独出郊原更谁与。
自从烽火照桑乾,不敢宫前问禾黍。
子行西还渡蒲津,正喜秋气高嶙峋。
华山有地堪作屋,相与结伴除荆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