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窜池阳,奚为久淹兹。
晨鸿志北向,有翼相背驰。
登山山绵邈,涉水水逶迤。
鲸鲵塞江海,狐兔舁京畿。
行行将易子,杀之持作糜。
采薪望空屋,得寸矜相持。
琼粒漂母惠,绨袍故人贻。
朗月照閒房,素琴光陆离。
别鹄变残形,徵音酸心脾。
无徒带长剑,嗤笑市中儿。
问君窜池阳,奚为久淹兹。
晨鸿志北向,有翼相背驰。
登山山绵邈,涉水水逶迤。
鲸鲵塞江海,狐兔舁京畿。
行行将易子,杀之持作糜。
采薪望空屋,得寸矜相持。
琼粒漂母惠,绨袍故人贻。
朗月照閒房,素琴光陆离。
别鹄变残形,徵音酸心脾。
无徒带长剑,嗤笑市中儿。
这首诗《七哀(其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邝露所作。诗中描绘了主人公在池阳的遭遇与心境,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人生的艰辛与无奈。
首句“问君窜池阳,奚为久淹兹”,以提问的方式引出主题,主人公被流放于池阳,为何长久滞留于此地?接下来的“晨鸿志北向,有翼相背驰”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以鸿雁北飞象征主人公内心的向往与追求,而“相背驰”则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登山山绵邈,涉水水逶迤”描绘了主人公面对艰难险阻的旅程,无论是高山还是河流,都充满了挑战。“鲸鲵塞江海,狐兔舁京畿”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与危险,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主人公为敌。
“行行将易子,杀之持作糜”一句,揭示了主人公在困境中的无奈之举,为了生存,甚至不惜牺牲亲情。“采薪望空屋,得寸矜相持”则表现了在极度贫困中的挣扎与坚持,即使得到微小的帮助也倍感珍惜。
“琼粒漂母惠,绨袍故人贻”两句,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善良与友情的赞美,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感受到温暖与希望。“朗月照閒房,素琴光陆离”描绘了一幅静谧美好的画面,虽然身处困境,但内心仍能保持一份宁静与高洁。
“别鹄变残形,徵音酸心脾”则通过鸟鸣的改变,象征着主人公心境的变化,即使在困境中,仍能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感知。“无徒带长剑,嗤笑市中儿”最后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即使身怀绝技,也无法逃脱世俗的嘲笑与轻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通过对自然景象、社会现象的描绘,以及对人性、友情、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探讨,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