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哀·其二》
《七哀·其二》全文
明 / 邝露   形式: 古风

问君窜池阳,奚为久淹兹。

晨鸿志北向,有翼相背驰。

登山山绵邈,涉水水逶迤。

鲸鲵塞江海,狐兔舁京畿。

行行将易子,杀之持作糜。

采薪望空屋,得寸矜相持。

琼粒漂母惠,绨袍故人贻。

朗月照閒房,素琴光陆离。

别鹄变残形,徵音酸心脾。

无徒带长剑,嗤笑市中儿。

(0)
鉴赏

这首诗《七哀(其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邝露所作。诗中描绘了主人公在池阳的遭遇与心境,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人生的艰辛与无奈。

首句“问君窜池阳,奚为久淹兹”,以提问的方式引出主题,主人公被流放于池阳,为何长久滞留于此地?接下来的“晨鸿志北向,有翼相背驰”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以鸿雁北飞象征主人公内心的向往与追求,而“相背驰”则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登山山绵邈,涉水水逶迤”描绘了主人公面对艰难险阻的旅程,无论是高山还是河流,都充满了挑战。“鲸鲵塞江海,狐兔舁京畿”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与危险,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主人公为敌。

“行行将易子,杀之持作糜”一句,揭示了主人公在困境中的无奈之举,为了生存,甚至不惜牺牲亲情。“采薪望空屋,得寸矜相持”则表现了在极度贫困中的挣扎与坚持,即使得到微小的帮助也倍感珍惜。

“琼粒漂母惠,绨袍故人贻”两句,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善良与友情的赞美,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感受到温暖与希望。“朗月照閒房,素琴光陆离”描绘了一幅静谧美好的画面,虽然身处困境,但内心仍能保持一份宁静与高洁。

“别鹄变残形,徵音酸心脾”则通过鸟鸣的改变,象征着主人公心境的变化,即使在困境中,仍能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感知。“无徒带长剑,嗤笑市中儿”最后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即使身怀绝技,也无法逃脱世俗的嘲笑与轻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通过对自然景象、社会现象的描绘,以及对人性、友情、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探讨,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作者介绍

邝露
朝代:明

(1604—1650)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原名瑞露,字湛若。诸生。历游广西、江苏、浙江间,在桂遍历诸土司辖地,悉知其山川风土。唐王立于福州,官中书舍人。永历中,以荐入翰林。清兵破广州,抱古琴绝食死。工诗善书,有《赤雅》、《峤雅》等。
猜你喜欢

再和二首·其一

归来相值故园春,坐对春风忽怆神。

十里溪山依旧好,一番花木为谁新。

青云功业虽留我,白日光阴奈趁人。

道在不须论用舍,惟将时命托洪钧。

(0)

和苗子君新井道中

阆水兼山斗晓光,星轺亲按古村乡。

临江麦陇烟云翠,夹道林花锦绣香。

使旨天边劳按察,人情车下见欢康。

东风相伴行宽诏,敢恨年来鬓发苍。

(0)

牟仲甫作鸡终有意趣为予写斗鸡矜骄自得犹有馀勇因以绝句题其画云

忘身为利得忘形,弃弹庄生只自惊。

嗟汝虚憍气方盛,何时全得似无情。

(0)

幽怀十二首·其八

吾羹畦有蔬,吾饭囷有粟。

人事少还往,山田自充足。

鸡犬尽日閒,藤萝照门绿。

物外乃如此,熙熙古风俗。

(0)

又和义夫学士用其韵

开府南陵气序秋,翠屏千垒对岑楼。

力宣膏泽均千里,坐赏溪山冠十州。

小谢篇章耐吟讽,谪仙踪迹自风流。

公馀好尽登临兴,应诮区区宋玉愁。

(0)

护国院十咏·其五石鉴峰

天悟迷人亦自然,团团石镜为高悬。

潜令演若狂心止,忘照回情学坐禅。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