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岳阳楼·其一》
《登岳阳楼·其一》全文
宋 / 陈与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0)
注释
洞庭:湖名,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
东江:指长江在洞庭湖以东的部分。
帘旌:挂有帘子的旗子,代指船只。
吴蜀:古代两个重要的政权,分别位于今江苏、四川一带。
徙倚:徘徊,驻足。
危:这里指地势险峻。
吊古:凭吊古人或古事。
风霜:形容秋天的寒冷和肃杀。
老木:老树,象征岁月沧桑。
沧波:苍茫的湖面波涛。
翻译
洞庭湖的东面是长江,夕阳缓缓落下,帘子静止不动。
我登高远眺,这里是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地,湖光山色中已近黄昏。
我从万里之外远游至此,还要眺望远方,经历多年艰难困苦后,更加感慨站在这里的险峻。
在秋风秋霜中,我满头白发凭吊古迹,老树与苍茫的湖波,似乎也在无声地诉说着无尽的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一)》,描绘了诗人站在洞庭湖边岳阳楼上所见的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洞庭之东江水西”点明地点,江水与湖面相映,夕阳缓缓落下,营造出宁静而略带苍茫的氛围。“帘旌不动夕阳迟”进一步描绘了静态的画面,暗示时间的流逝。

“登临吴蜀横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岳阳楼曾是吴国和蜀国的分界线,这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徙倚湖山欲暮时”则写出诗人徘徊在湖光山色中,面对黄昏的沉思与感慨。

“万里来游还望远”道出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以及对远方的思念和追求。“三年多难更凭危”则透露出诗人历经战乱的艰难,此刻登高望远,更觉人生险峻。

最后两句“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诗人以自己满头白发的形象,寓言岁月的沧桑,面对湖上的老木和苍茫的波涛,表达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的无奈,但并无过多的哀怨,更多的是对世事变迁的淡然与悲壮。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的坚韧和对历史的沉思。

作者介绍
陈与义

陈与义
朝代:宋   字:去非   号:简斋   生辰:1090-1138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猜你喜欢

庆江检详太夫人·其七

吉文江口到临川,半是康衢半是船。

泛绿依红春正好,鱼轩来往綵衣边。

(0)

赠道士王介

头冠星斗光,七十鬓不苍。

箧有化金方,诗无入俗章。

举步云霞轻,出语芝术香。

约我游罗浮,绝顶天风凉。

(0)

赠姜白石

世间官职似樗蒲,采到枯松亦大夫。

白石道人新拜号,断无缴駮任称呼。

(0)

赠王正己

两捧歌诗寄,公馀即展开。

无时惟北望,何日逐南来。

梦里得芳草,笛中闻落梅。

终朝一携手,江上有楼台。

(0)

题岳麓寺道乡台

坡仙不谪黄,黄应无雪堂。

道乡不如新,此台无道乡。

青山非其人,山灵能颉颃。

一落名胜手,境与人俱香。

悲吟倚空寂,临眺生慨慷。

道乡不可作,承君不可忘。

(0)

鹊.肥沙

石坡泥浅无虫蚓,小竹才高一尺馀。

独自行行无可啄,低头努觜欲何如。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