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一)》,描绘了诗人站在洞庭湖边岳阳楼上所见的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洞庭之东江水西”点明地点,江水与湖面相映,夕阳缓缓落下,营造出宁静而略带苍茫的氛围。“帘旌不动夕阳迟”进一步描绘了静态的画面,暗示时间的流逝。
“登临吴蜀横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岳阳楼曾是吴国和蜀国的分界线,这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徙倚湖山欲暮时”则写出诗人徘徊在湖光山色中,面对黄昏的沉思与感慨。
“万里来游还望远”道出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以及对远方的思念和追求。“三年多难更凭危”则透露出诗人历经战乱的艰难,此刻登高望远,更觉人生险峻。
最后两句“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诗人以自己满头白发的形象,寓言岁月的沧桑,面对湖上的老木和苍茫的波涛,表达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的无奈,但并无过多的哀怨,更多的是对世事变迁的淡然与悲壮。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的坚韧和对历史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