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人未归,飘然江海上。
客心蓬任风,归路萍随浪。
青云少知己,白日多罹谤。
著书见穷愁,倚门知肮脏。
皇皇干名禄,戚戚足羞让。
岂特为身谋,所怀慰亲望。
昔人在困踬,宁复论得丧。
吾徒抱道义,岂不保趣向。
勉希一箪贤,无慕千乘相。
卷舒各有时,出处当自谅。
天涯人未归,飘然江海上。
客心蓬任风,归路萍随浪。
青云少知己,白日多罹谤。
著书见穷愁,倚门知肮脏。
皇皇干名禄,戚戚足羞让。
岂特为身谋,所怀慰亲望。
昔人在困踬,宁复论得丧。
吾徒抱道义,岂不保趣向。
勉希一箪贤,无慕千乘相。
卷舒各有时,出处当自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自己的人生感慨。首句“天涯人未归,飘然江海上”描绘了友人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画面,流露出对他的牵挂。接下来的“客心蓬任风,归路萍随浪”运用比喻,写出了游子的漂泊不定和对归乡之路的无奈。
诗人感慨自己“青云少知己,白日多罹谤”,在仕途上知音稀少,常遭非议,这体现了他对于人际关系和舆论压力的深沉感受。“著书见穷愁,倚门知肮脏”则表达了通过写作来抒发内心愁苦,以及对世态炎凉的体悟。
面对名利,“皇皇干名禄,戚戚足羞让”表明诗人并非单纯追求个人荣华,而是为了满足亲人期望,同时也揭示了他对世俗竞争的厌倦。“岂特为身谋,所怀慰亲望”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亲情的牵绊。
诗人以古人困厄中的坚韧态度自励,“昔人在困踬,宁复论得丧”,表明他坚守道义,不以一时得失为念。最后两句“吾徒抱道义,岂不保趣向”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坚守,以及对人生出处的选择有自己的见解,认为卷舒自如,应根据时势和个人信念来决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深刻,展现了苏颂在仕途挫折中坚守道义,以亲情和理想作为精神支柱的人生观。
半面喜投分,数年钦盛名。
常思梦颜色,谁忆访柴荆。
忽听款扉响,欣然倒屣迎。
蓬蒿驻驺驭,鸡犬傍簪缨。
酌水即嘉宴,新知甚故情。
仆夫视日色,栖鸟催车声。
自尔宴言后,至今门馆清。
何当更乘兴,林下已苔生。
水国尝独往,送君还念兹。
湖山远近色,昏旦烟霞时。
子好谢公迹,常吟孤屿诗。
果乘扁舟去,若与白鸥期。
野趣及春好,客游欣此辞。
入云投馆僻,采碧过帆迟。
江上日回首,琴中劳别思。
春鸿刷归翼,一寄杜蘅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