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流溪树烟横岸。岸横烟树溪流乱。桥断接遥峰。
峰遥接断桥。焙茶山雨细。细雨山茶焙。
秋到等闲鸥。鸥闲等到秋。
乱流溪树烟横岸。岸横烟树溪流乱。桥断接遥峰。
峰遥接断桥。焙茶山雨细。细雨山茶焙。
秋到等闲鸥。鸥闲等到秋。
这首《菩萨蛮·山居》的回文诗,展现了山中居所的宁静与自然之美。通过变换词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感和意境的丰富性。
“乱流溪树烟横岸”,描绘了溪水在乱石间流淌,树木的影子与烟雾交织在岸边,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静谧的氛围。“岸横烟树溪流乱”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描述同一景象,将视线转向对岸,烟雾与树木横跨在溪流之上,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桥断接遥峰”,桥的断裂与远处的山峰相连,暗示了空间的延伸和自然界的连通。“峰遥接断桥”则从山峰的角度回望,山峰与断桥相接,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连续与断续之美。
“焙茶山雨细”,在山雨细细之时,人们正在烘焙茶叶,既体现了生活的日常,也融入了自然的元素。“细雨山茶焙”则是从另一角度描绘,细雨中的茶香与山景相映成趣,增添了诗的意境。
“秋到等闲鸥”,秋天到来时,悠闲的鸥鸟在空中飞翔,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与自由。“鸥闲等到秋”则从鸥鸟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它们在秋季到来时的自在与从容。
整首诗通过回文的形式,不仅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还蕴含了诗人对生活与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时间流转和平静生活的向往。
智谋分小大,忠诚无二三。
所誓为臣尽,苦节应自甘。
况复形骸幻,观生那可贪。
将持假合四,思与地天参。
未识千缘妄,谁驱万欲眈。
夫惟知其白,是以出于蓝。
能居物所恶,岂忧人不堪。
获心姑入左,得首庶于南。
终当介我石,以俟朋盍簪。
且捐晨夕虑,一问古今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