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谋分小大,忠诚无二三。
所誓为臣尽,苦节应自甘。
况复形骸幻,观生那可贪。
将持假合四,思与地天参。
未识千缘妄,谁驱万欲眈。
夫惟知其白,是以出于蓝。
能居物所恶,岂忧人不堪。
获心姑入左,得首庶于南。
终当介我石,以俟朋盍簪。
且捐晨夕虑,一问古今惭。
智谋分小大,忠诚无二三。
所誓为臣尽,苦节应自甘。
况复形骸幻,观生那可贪。
将持假合四,思与地天参。
未识千缘妄,谁驱万欲眈。
夫惟知其白,是以出于蓝。
能居物所恶,岂忧人不堪。
获心姑入左,得首庶于南。
终当介我石,以俟朋盍簪。
且捐晨夕虑,一问古今惭。
这首诗《介石》是明代诗人郭之奇的作品,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忠诚、智慧、节操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先,“智谋分小大,忠诚无二三”两句,表达了智慧和忠诚的重要性。智慧可以分为大小,但忠诚是不变的,体现了忠诚的绝对性。接着,“所誓为臣尽,苦节应自甘”强调了作为臣子的职责和坚守艰苦节操的决心。
“况复形骸幻,观生那可贪”则反映了对生命短暂和虚幻的认识,告诫人们不应过分贪婪。接下来的“将持假合四,思与地天参”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思考,追求与天地并存的境界。
“未识千缘妄,谁驱万欲眈”揭示了世间纷繁复杂的人情世故和欲望的驱使,提醒人们要认清现实。而“夫惟知其白,是以出于蓝”则借用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典故,表达了一种超越和进步的思想。
“能居物所恶,岂忧人不堪”则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和逆境时的坚韧态度,不畏惧外界的评价和压力。最后,“获心姑入左,得首庶于南”、“终当介我石,以俟朋盍簪”、“且捐晨夕虑,一问古今惭”则是对个人品格的坚持和对历史、未来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和社会责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和对忠诚、智慧、节操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洞察和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