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石半生心,种松十围长。
无限鸟投林,寒露滴清响。
花石半生心,种松十围长。
无限鸟投林,寒露滴清响。
这首诗描绘了花石与松树的生长环境,以及自然界的细微声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首句“花石半生心”,以“花石”象征自然界的生命与美丽,暗示这些美好事物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如同生命一般,充满了岁月的痕迹。这里的“半生心”既是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次句“种松十围长”,描述了松树的成长过程。通过“十围长”的具体数字,形象地展示了松树从幼小到茁壮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寓意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时间的力量。
第三句“无限鸟投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无数的鸟儿飞向树林,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由。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和谐共处,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寒露滴清响”,将视角转向了自然界的细微之处。寒露在静谧的夜晚轻轻滴落,发出清脆的声音。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也暗示了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和谐与宁静,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命、自由与和谐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审美情趣。
宓子能为政,当时最少年。
神明因取友,清静只鸣弦。
君作琼南令,今同单父贤。
妙龄方十九,高弟是三千。
邑小滨炎海,堂虚隐瘴烟。
乘閒桑柘外,折节父兄前。
鱼识河鲂美,禽知么凤妍。
槟榔青满子,茉莉绿成钱。
讼少无三木,书多有八编。
勤休星出入,清已日流传。
及此春秋富,弥令冰雪坚。
初升欣旭景,为寿未须筵。
谁佐中兴业,桐江百尺丝。
潜龙虽勿用,威凤亦来仪。
月上千峰夕,云生万壑时。
那知天子贵,适与故人期。
洗耳秋潭冷,披裘晓露滋。
石华閒自拾,琼草可谁贻。
山鬼骖玄豹,桐君把翠旗。
客星光灼烁,仙洞路逶迤。
下视云台将,高为帝者师。
论兵嫌吕尚,象物得庖羲。
鱼食惟香草,猿飞必上枝。
空教望鸿羽,不使嫉蛾眉。
舒啸天风起,回舟珠斗移。
茫茫烟树外,何以慰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