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相唤白花潭,多事雌雄祗向南。
越鸟亦知怜久客,空闺应枉种宜男。
帆樯拂尽千峰翠,衣带拖残一水蓝。
井畔未留庐橘树,高堂无养望苏耽。
鹧鸪相唤白花潭,多事雌雄祗向南。
越鸟亦知怜久客,空闺应枉种宜男。
帆樯拂尽千峰翠,衣带拖残一水蓝。
井畔未留庐橘树,高堂无养望苏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韶阳道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首联“鹧鸪相唤白花潭,多事雌雄祗向南”,以鹧鸪的叫声开篇,生动地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白花潭映衬着远处山色,而鹧鸪的叫声似乎在呼唤着旅人,增添了几分旅途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颔联“越鸟亦知怜久客,空闺应枉种宜男”,将目光转向远方的家乡,通过想象家乡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越鸟仿佛也懂得客居他乡的艰辛,而空闺中或许正种植着象征吉祥的宜男草,寄托着家人对远行者的祝福与期待。
颈联“帆樯拂尽千峰翠,衣带拖残一水蓝”,继续描绘沿途的壮丽风光。帆船在翠绿的山峰间穿梭,衣带随风飘荡,仿佛与蓝色的河流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
尾联“井畔未留庐橘树,高堂无养望苏耽”则转向内心的感慨。井畔的庐橘树已不见踪影,高堂之上,父母或许正期盼着远方的游子能早日归来,如同传说中的苏耽一样,平安归来,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团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远方家人的深深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雨昏南浦曾相对,雪满荆州喜再逢。
有子才如不羁马,知君心是后凋松。
閒寻书册应多味,老傍人门似更慵。
何日晴轩观笔砚,一樽相属要从容。
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
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
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佳期。
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处似,茅舍疏篱。
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
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
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唐虞重逸人,束帛降何频。
风俗因君厚,文章至老淳。
玉田耕小隐,金阙梦高真。
罢钓轮生蠹,慵冠鉴积尘。
饵莲攀鹤顶,歌雪扣琴身。
墨妙青囊秘,丹灵绿发新。
岭霞明四望,岩笋入诸邻。
几姓簪裾盛,诸生礼乐循。
朝廷唯荐鹗,乡党不伤麟。
吊古夫差国,怀贤伍相津。
剧谈来剑侠,腾啸骇山神。
有客瞻冥翼,无端预荐绅。
未能忘帝力,犹待补天均。
早晚功名外,孤云可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