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鸳鸯戏一溪,愁人二十四桥西。
半天书断三秋雁,万里心悬五夜鸡。
蚕作百千丝已尽,乌生八九子初齐。
丈人何处听鸣瑟,尺寸长垂双玉啼。
六七鸳鸯戏一溪,愁人二十四桥西。
半天书断三秋雁,万里心悬五夜鸡。
蚕作百千丝已尽,乌生八九子初齐。
丈人何处听鸣瑟,尺寸长垂双玉啼。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闺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思念之情。首句“六七鸳鸯戏一溪”,以鸳鸯戏水的和谐画面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接下来,“愁人二十四桥西”一句,直接点明了女子的愁绪所在,二十四桥西,既是地理上的指向,也是情感上的寄托,暗示着她对远方的思念。
“半天书断三秋雁”,运用了雁字传书的典故,表达了女子与爱人音讯隔绝的无奈与哀伤。而“万里心悬五夜鸡”,则进一步强调了她内心深处的焦虑与不安,仿佛整个世界都与她相隔万里,连五更的鸡鸣声都让她感到心神不宁。
“蚕作百千丝已尽,乌生八九子初齐”,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暗喻了女子青春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蚕丝的消耗象征着岁月的消逝,而乌鸦幼鸟的成长则暗示着新生的希望,但在这希望之中,也蕴含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丈人何处听鸣瑟,尺寸长垂双玉啼”,将情感推向高潮。丈人,此处可能指女子的父亲或长辈,她询问父亲是否在倾听那悠扬的琴声,琴声中或许寄托着她对爱人的思念。而“尺寸长垂双玉啼”则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与渴望,即使面对生活的艰难,她的心仍如珍珠般晶莹,充满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深刻地展现了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过往美好的追忆,也有对未来希望的憧憬,情感细腻丰富,引人深思。
昨夜北风寒,今朝春日暖。
积雪已全消,忽忽春光满。
春光散东郊,杨柳渐抽条。
赏春未成欢,有美早见招。
招我河梁去,征鞍不可驻。
回首望同袍,远隔澄江路。
澄江波浪深,相思苦不禁。
忽然传绿绮,寄我流水音。
曲高渺难和,只以藏袖襟。
永念矢不忘,珍重比璆琳。
静院坐终日,悠思独沉沉。
忽报大夫车,清暇时惠临。
倒屣往迎之,侍座肃裾衿。
高谈非世鞅,一一千古心。
国风寻坠绪,雅颂振琅琳。
恂恂勖后辈,勉勉嗣徽音。
我佩此嘉言,珍重比琼琛。
冉冉忽经时,岁月苦骎寻。
前路远无穷,驽力岂所任。
中夜起永叹,念此思独深。
客子上征舟,正值此阳月。
篱菊有黄花,岭梅含白雪。
采菊复采梅,持以赠远别。
远别思悠悠,好歌聊三阙。
好歌应择时,好鸟应择栖。
君看九苞凤,翱翔览德辉。
一鸣元恺集,再鸣二老归。
从此休风洽,四国仰垂衣。
珍重天门去,泰茅方类聚。
瞻彼万仞山,上有凌云树。
老干耐冬寒,长材栋廊署。
愿保此贞姿,独立岩崖处。
孤清漱凛霜,千古瞻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