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木与时谢,孤松自寒色。
深根远莫移,老干益堪惜。
溪南有馀地,尘外颇幽寂。
手种一万枝,心期二千尺。
风云歘交会,雨露浸生息。
他日此盘桓,清阴覆泉石。
众木与时谢,孤松自寒色。
深根远莫移,老干益堪惜。
溪南有馀地,尘外颇幽寂。
手种一万枝,心期二千尺。
风云歘交会,雨露浸生息。
他日此盘桓,清阴覆泉石。
这首诗描绘了孤松独立于群木之中,不随季节更替而改变其寒色,象征着坚韧与独立的精神。诗人以“深根远莫移”表达孤松扎根之深,难以移动,寓意其根基稳固;“老干益堪惜”则表达了对老树的珍惜之情,暗示其历经岁月仍保持生机的力量。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孤松所处的环境,“溪南有馀地,尘外颇幽寂”,溪流之南,远离尘嚣,一片宁静,为孤松提供了生长的净土。诗人还提到自己亲手种植了一万枝松树,期待它们能长至二千尺高,展现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最后,诗人想象着将来能够在此盘桓,享受松荫覆盖下的清泉与岩石之美,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通过描绘孤松的形象及其周围环境,以及诗人对松树的深情寄托,展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去日野狐泉上柳,紫牙初绽拂眉低。
秋来寥落惊风雨,叶满空林踏作泥。
谁能守清躅,谁能嗣世儒。
吾见何君饶,为人有是夫。
黜官二十年,未曾暂崎岖。
终不病贫贱,寥寥无所拘。
忽然逢知己,数月领官符。
犹是尚书郎,收赋来江湖。
人皆悉苍生,随意极所须。
比盗无兵甲,似偷又不如。
公能独宽大,使之力自输。
吾欲探时谣,为公伏奏书。
但恐抵忌讳,未知肯听无。
不然且相送,醉欢于坐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