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晓登怀古堂》
《晓登怀古堂》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度暑过于岁,初凉别是天。

独穿秋露草,来看晓风莲。

病骨殊轻甚,幽襟一洒然。

不妨聊吏隐,何必更林泉。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ǎodēng怀huáitáng
sòng / yángwàn

shǔguòsuìchūliángbiéshìtiān

穿chuānqiūcǎoláikànxiǎofēnglián

bìngshūqīngshènyōujīnliánrán

fángliáoyǐngènglínquán

翻译
度过夏天比度过一年还要快,初秋的清凉有别于平常天气。
独自穿过沾满露水的草地,只为欣赏早晨的风中荷花。
我虚弱的身体似乎轻松了许多,心中的愁绪也得到了暂时的舒缓。
不妨暂时做个悠闲的官吏,又何须一定要隐居山林呢。
注释
度暑:度过夏天。
过于:比...还。
岁:一年。
初凉:初秋的清凉。
独:独自。
穿:穿过。
秋露草:沾满露水的草地。
看:欣赏。
病骨:虚弱的身体。
殊:特别。
轻甚:轻松许多。
幽襟:心中的愁绪。
聊吏隐:暂时做个悠闲的官吏。
何必:何须。
更:更进一步。
林泉:山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在凉爽天气中的感受。开头两句“度暑过于岁,初凉别是天”写出了夏末秋初,炎热逐渐消退,凉意渐生,季节交替之美。接着,“独穿秋露草,来看晓风莲”,诗人独自一人踏着带有秋夜露水的草地,来到池塘边观赏在晨风中摇曳的荷花。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清新的气息和生机勃勃景物的情感寄托。

“病骨殊轻甚”一句则透露了诗人的身体状况,他可能因为长时间的劳累或疾病而感到身体的沉重与疲惫。而紧接着,“幽襟一洒然”中,幽襟指的是隐蔽的衣领,这里的“一洒然”形容着秋风轻拂过诗人的衣襟,带来一丝清凉之感。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细腻,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体验。

最后两句,“不妨聊吏隐,何必更林泉”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不需要急于追求功名利禄,只需在这宁静安逸中享受生命的简单乐趣。这里的“聊吏隐”,是指过一种平淡、不为世俗所扰乱的生活。而“何必更林泉”则强调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满足,无需再去寻找其他的逃避或改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秋天景象的深刻感受,以及他内心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赠嵇康诗三首·其二

风人重离别,行道犹迟迟。

宋玉哀登山,临水送将归。

伊此往昔事,言之以增悲。

叹我与嵇生,倏忽将永离。

俯察渊鱼游,仰观双鸟飞。

厉翼太清中,徘徊于丹池。

钦哉得其所,令我心独违。

言别在斯须,惄焉如朝饥。

(0)

偶成·其一

春入园林种种奇,化工施巧太精微。

山禽说我胸中事,烟柳藏他物外机。

既遣杏桃呈似了,又令蜂蝶近前飞。

如何有眼无人见,只解西郊看落晖。

(0)

碧云寺

山削秀芙蓉,积翠明天际。

披烟陟极巅,以云为邮递。

碧屯灵境开,人意生静慧。

岚气杂栴檀,风定袅袅细。

香积玉一泓,涧疏鸣泉逝。

照出净明心,秋澄而月霁。

霞光簇莲台,宝妆青螺髻。

金碧错琉璃,石绣花文砌。

葱茜天生成,人工加点缀。

法王依帝城,自应如此丽。

稽首叹庄严,人间真福地。

(0)

白川

万顷长川入望平,烟开渺渺澹虚清。

翔鸥飞鹭茫如失,落絮游丝迥未明。

极目晴光霜练净,迫人寒色玉尘轻。

悠然太素还千古,一幅齐纨画未成。

(0)

咏物体六十六首·其二红梅花

琼姿元自傲冰霜,不作东风桃李肠。

舞罢转怜如意点,歌残别拟寿阳妆。

瑶池月上仙人醉,洛浦霞生帝子狂。

为问胭脂山下雪,可翻新谱到西羌。

(0)

宿灵川寄怀范大参

性拙嗟无侣,交深赖有君。

襟期珠海月,去住桂山云。

黄屋匡扶切,苍生轸念勤。

灵川烟雨里,忧乐梦希文。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