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徒凤掖东,去去洛阳宫。
暂以青蒲隔,还看紫禁同。
经过乘雨露,潇洒出鸳鸿。
官署名台下,云山旧苑中。
暮天双阙静,秋月九重空。
且喜成周地,诗人播国风。
车徒凤掖东,去去洛阳宫。
暂以青蒲隔,还看紫禁同。
经过乘雨露,潇洒出鸳鸿。
官署名台下,云山旧苑中。
暮天双阙静,秋月九重空。
且喜成周地,诗人播国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离别洛阳前往东都(即今江苏徐州)的场景。诗人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与对故土的眷恋。
"车徒凤掖东,去去洛阳宫",开篇便设定了一种离别的氛围,车马喧嚣,一群群官员朝着东方而去,他们将离开那个曾经辉煌的洛阳城。"暂以青蒲隔,还看紫禁同",通过青蒲(一种植物)作为临别时的依托,再次回望那座曾经共同眷恋的宫殿。
"经过乘雨露,潇洒出鸳鸿",诗人描绘了一种湿润而又有些哀伤的情景,行者在细雨中前进,他们的心情如同天气一样多变。"官署名台下,云山旧苑中",这里的官署和台榭,是对权力与地位的象征,而云山与旧苑,则是自然美景与往昔时光的混合。
"暮天双阙静,秋月九重空",诗人捕捉了黄昏时分的宁静与深夜中秋月高悬的壮丽,这里的“双阙”指的是宫城的门楼,而“九重”则形容宫禁之深邃。
最后,"且喜成周地,诗人播国风",表达了一种对新环境的适应与期待。尽管远离故土,但诗人仍旧能够以诗歌传承和弘扬国家的文化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朋友与故土的情感寄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乡愁与对友情的珍视。同时,它也揭示了一种对新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文化传承的自信。
神龙异凡马,头角要须敛。
邦公七岁时,惊耳一语险。
悟身非常住,风日过河减。
峥嵘法云窟,跳出有家范。
金刚不吐焰,已落天魔胆。
一派感慈中,无波寒湛湛。
是波本非水,无以瓦砾点。
低枝竞听法,草木有情感。
作解受群邪,珷玞疑琬琰。
居然身出定,面目本来俨。
而我久尘劳,见之良内慊。
周侯老词句,太华耸而黯。
自说少苦心,修涂肆穷览。
李侯遗世事,不琢元无玷。
文采丽春葩,百牍交千椠。
顾惭土炭嗜,畏疾非羞俭。
望不见水端,譬河还少贬。
请佩伯阳言,吾非勇于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