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月色催花》
《月色催花》全文
宋 / 王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湖中暖动采香船,晴入泥痕斗草天。

红影一阑春欲透,趱开桃杏向阳边。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uècuīhuā
sòng / wáng

zhōngnuǎndòngcǎixiāngchuánqínghéndòucǎotiān

hóngyǐnglánchūntòuzǎnkāitáoxìngxiàngyángbiān

翻译
湖面上暖意融融,采香舟轻轻摇曳,天气晴朗,泥地上留下踩踏的痕迹,像是在与春天的斗草游戏。
红花的影子映照湖面,春天的气息仿佛要穿透出来,那些桃花杏花急忙向着阳光灿烂的一边绽放。
注释
湖中:湖面上。
暖动:暖意融融。
采香船:采香的小船。
晴:晴朗。
泥痕:踩踏的痕迹。
斗草天:斗草的游戏。
红影:红花的影子。
春欲透:春天的气息仿佛要穿透出来。
趱开:急忙开放。
桃杏:桃花和杏花。
向阳边:向着阳光灿烂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采香图景。首句“湖中暖动采香船”设置了整个画面,温暖的阳光照耀下,采香人乘着小船在湖中缓缓前行,氛围既宁静又充满生机。

接着,“晴入泥痕斗草天”表达了春日里的自然景象,雨后晴朗,泥土中的花草竞相开放,生长的速度快如争斗,仿佛要冲破天际。这里“斗草天”的用词,不仅形象地描绘出草木蓬勃的生长状态,也传达了一种春日无限生机的感觉。

第三句“红影一阑春欲透”则转向了更细腻的情感表达,桃花的红影透过栏杆,可见春意已浓,但尚未完全绽放,这里的“春欲透”既是对景物的描写,也寓含着诗人对即将到来的美好时光的期待。

最后,“趱开桃杏向阳边”则是行动的展现,诗人似乎在呼应前面的生机与春意,不仅是自然界的生长,还有诗人的主动参与——“趱开”,既是对桃杏等花果生长环境的调整,也隐含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世界,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力度的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作者介绍

王镃
朝代:宋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猜你喜欢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十四

麌麌群鹿,出于岩端。植杖倚松,寓目纵观。

风度凝然,万法皆了。去发留髭,岂无所表。

(0)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十三

俯身说法,未能忘言。无量妙义,见于指端。

童子茗供,竹间治具。涤烦消渴,惟此之故。

(0)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三

叉指膝间,目视霄汉。意象轩举,邈无畔岸。

刚大之气,塞于天渊。俯仰无怍,纵心浩然。

(0)

十二咏·其五竹亭

槛外新篁玉笋抽,和烟滴露碧先浮。

此君一日难相舍,疑我前身是子猷。

(0)

诸季招客游东山置酒赋诗以病不果往次其韵

衰病年来百事阑,禅居环绕尽青山。

登高选胜从君乐,隐几忘言输我闲。

一枕清风销永日,三杯浊酒发酡颜。

雀罗可设从来事,东阁常开不是悭。

(0)

初食荔枝四绝句·其一

烟雨濛濛半暑时,轻红旋摘自提携。

不知谁是善知识,断送归家食荔枝。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