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高起北云间,一水盈盈隔醉颜。
自有茅堂供午倦,不劳清梦隋燕关。
山中宿鸟飞呼剧,洞外龙归日夕閒。
白马金鞍枉心性,荔枝卢橘亦从欢。
衣冠高起北云间,一水盈盈隔醉颜。
自有茅堂供午倦,不劳清梦隋燕关。
山中宿鸟飞呼剧,洞外龙归日夕閒。
白马金鞍枉心性,荔枝卢橘亦从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北望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
首句“衣冠高起北云间”,以衣冠高起的形象,象征着远眺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辽阔的北方景象之中。接着,“一水盈盈隔醉颜”,通过“一水”这一自然元素,巧妙地将视线引向远方,同时暗示了诗人与眼前景色之间的距离,仿佛隔着一层水,使得眼前的景致显得更加迷人而遥远。
“自有茅堂供午倦,不劳清梦隋燕关。”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茅堂作为避风港,为诗人提供了一处休憩之所,午后的倦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了缓解。而“不劳清梦隋燕关”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满足,无需借助梦境来寻找远方的燕关,即指代心中的向往之地,说明他已在此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山中宿鸟飞呼剧,洞外龙归日夕閒。”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画面。山中的宿鸟在黄昏时分活跃起来,它们的叫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洞外的龙似乎在日落时分归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多样性和时间的流转。
最后,“白马金鞍枉心性,荔枝卢橘亦从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快乐的追求。白马金鞍象征着自由与速度,但在这首诗中却显得有些多余,因为诗人的心性已经得到了满足,不需要外物来装饰。荔枝卢橘则是南方的佳果,诗人在这里用它们来比喻内心的喜悦与满足,说明即使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欢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以及对自由与快乐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
首路冰雪严,过家梅柳动。
故人一笑隔,千里劳远梦。
夫君具眼只,阅世妙百中。
嗜好和酸咸,不与俗人共。
我老卧瘴氛,摧挠谗夫众。
败履谁见收,乘槎子宜从。
归袖风中翻,翩若孤云纵。
殷勤三日别,折柳天下送。
那知汉网疏,欲问周鼎重。
江皋两牛鸣,塞垒万弦控。
终当受一廛,竟欲邻二仲。
请师樊迟圃,共抱汉阴瓮。
我生三十馀,忧患恰半生。
飘零万里外,偶存三弟兄。
去去复远别,朔风催客征。
相看各华发,岂免儿女情。
五载卧箕颍,分甘一廛氓。
嗟哉生理拙,口腹不解营。
各逐升斗仕,弹冠愧渊明。
谁知三径荒,聊代十亩耕。
我政牛马走,君乃簿书婴。
壮心已灰槁,焦芽不复萌。
庄舄偶怀越,嗣宗求步兵。
行藏本无意,簪组鸿毛轻。
脱去西风尘,江山照人清。
扁舟五湖月,千里为莼羹。
行著下下考,愿辞赫赫名。
青衫道旁吏,时哉那可争。
石麒麟儿天上物,英姿秀彻气超忽。
我非宝公亦识君,嘉期半千知一出。
五色豪端欲飞动,万卷胸中正撑突。
会当谈笑取卿相,先看唾手斫月窟。
词锋堂堂无笔阵,人笑我顽取缨绂。
昨日赓酬一百篇,绕纸风雷出仓卒。
我诗拙恶未全贫,君语定知穷到骨。
朝来爽气西山高,倚杖风流如拄笏。
祇恐与君汗漫游,共跨长鲸过溟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