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行竹径紧相挨,每日须行四五回。
因把花行侵竹种,且图竹径对花开。
花香远远随衣袂,竹影重重上酒杯。
谁道山翁少温润,这般红翠却长偎。
花行竹径紧相挨,每日须行四五回。
因把花行侵竹种,且图竹径对花开。
花香远远随衣袂,竹影重重上酒杯。
谁道山翁少温润,这般红翠却长偎。
这首诗描绘了南园中花与竹的和谐共生景象。"花行竹径紧相挨"写出了花丛与竹林紧密相邻,形成了一条美丽的路径。诗人每天都会沿着这条小路行走四五回,体现了他对园中景色的喜爱和日常生活的闲适。
"因把花行侵竹种,且图竹径对花开"表达了诗人有意让花丛蔓延到竹林中,这样可以欣赏到花儿在竹影中的绽放,增添了视觉上的层次感和动态美。
"花香远远随衣袂,竹影重重上酒杯"通过细腻的观察,写出花香随着诗人的衣摆飘散,而竹影则倒映在酒杯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醉人的氛围。
最后两句"谁道山翁少温润,这般红翠却长偎",以自嘲的方式表达,尽管有人认为山翁(诗人)的生活缺乏世俗的温润,但在这如画的花竹世界中,他找到了内心的满足和平静,红翠的花竹仿佛是他情感的长久伴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超然彼岸人,一径谢微尘。
见相即非相,观身岂是身。
空门性未灭,旧里化犹新。
谩指堂中影,谁言影似真。
还应毫末长,始见拂丹霄。
得子从西国,成阴见昔朝。
势随双刹直,寒出四墙遥。
带月啼春鸟,连空噪暝蜩。
远根穿古井,高顶起凉飙。
影动悬灯夜,声繁过雨朝。
静迟松桂老,坚任雪霜凋。
永共终南在,应随劫火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