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径山大觉禅师影堂》
《题径山大觉禅师影堂》全文
唐 / 张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超然彼岸人,一径谢微尘。

见相即非相,观身岂是身。

空门性未灭,旧里化犹新。

谩指堂中影,谁言影似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ìngshānjuéchánshīyǐngtáng
táng / zhāng

chāoránànrénjìngxièwēichén
jiànxiāngfēixiāngguānshēnshìshēn

kōngménxìngwèimièjiùhuàyóuxīn
mànzhǐtángzhōngyǐngshuíyányǐngzhēn

注释
超然:超越世俗。
彼岸:佛教术语,指解脱生死的彼岸世界。
径:小路。
谢:清除。
见相:看见的景象。
非相:不是真实存在的。
观身:审视自身。
是身:认为是真实的自我。
空门:佛教用语,指修行者的心灵世界,或出家人所居之处。
性未灭:本性并未消失。
旧里:旧有的生活方式。
化犹新:仍在变化中呈现新面貌。
谩指:随意指点。
堂中影:堂屋内的影子。
似真:像真实的。
翻译
超脱尘世的人,独自走在一条清除微尘的小路上。
看到的景象并非真实的景象,审视自身怎能认为那就是真正的自我。
虽然出家人的本性并未消亡,但旧有的生活方式仍在变化中焕发出新意。
随意指着堂中的影子,谁能说这影子就是真实的实体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张祜的《题径山大觉禅师影堂》,诗人通过对禅师影堂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法超脱尘世、达到真理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简洁而深邃,以禅宗哲学思维贯穿其中。

“超然彼岸人,一径谢微尘”两句开篇即设定了一种出尘脱俗的境界,"彼岸"在佛教中指的是涅槃之境,意味着超越生死轮回的状态。"一径"则可能暗示禅师修行的一贯道路,而"谢微尘"则是对尘世烦恼的告别。

“见相即非相,观身岂是身”这两句诗探讨的是佛教中“色空不二”的理念,即一切有形之物(色)和无形之物(空)的本质并不相同。这里通过对禅师影像的观察,强调了现象世界的非真实性。

“空门性未灭,旧里化犹新”则表达了禅宗中"心性不变,但环境与形态随缘而转"的思想。尽管禅师已悟到真理,但是对于世间万物的轮回转化仍然保持着一种超然的观察。

最后两句“谩指堂中影,谁言影似真”通过对比实际存在的影像和真实之物,进一步强调了现象世界的相对性和不可靠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既是对禅师修行境界的描写,也是对佛教哲学核心概念的一种艺术化表达。

作者介绍
张祜

张祜
朝代:唐   字:承吉   籍贯: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   生辰:hù)(约785年—849年?

张祜(约785年—849年?),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人们认为这是诗谶。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猜你喜欢

运司园亭十咏·其五月台

蜀地饶夜雨,轻阴多蔽天。

见月月无几,筑台邀婵娟。

高疑桂影近,俯视云幄连。

顾盼已尘外,欲挹瑶宫仙。

(0)

酬韩持国

独想当年春宴游,湖边日日醉金瓯。

三年阻作登龙客,不谓相思已白头。

(0)

八月十六日张伯常见访赏月四首·其三

白首相知有几人,良宵难惜醉醺醺。

此心直欲清如月,外物何妨薄似云。

饮若长鲸吞巨浪,诗如老将纳降军。

过从幸得閒中乐,好恶荣枯莫彊分。

(0)

和韩侍中垂萝洞

胜游今属相君家,台榭高开碧水涯。

森耸绿梧常映日,萦纡寒溜曲穿花。

藤牵柔蔓垂长带,竹引新萌走蛰蛇。

下吏不辞峨醉弁,却愁归污绣茵车。

(0)

寄香严海仙上人

穰邓相逢已十年,想怀风格镇依然。

身同幻境融都寂,心得玄珠照自圆。

倚锡静眠松下石,煮茶閒试竹间泉。

利名识尽情犹熟,终羡吾师绝世缘。

(0)

孔宁极先生拜官二首·其一

圣朝旌德向丘园,紫诏颁恩到荜门。

乡老始知为善贵,竞相廉让教儿孙。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