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彼岸人,一径谢微尘。
见相即非相,观身岂是身。
空门性未灭,旧里化犹新。
谩指堂中影,谁言影似真。
超然彼岸人,一径谢微尘。
见相即非相,观身岂是身。
空门性未灭,旧里化犹新。
谩指堂中影,谁言影似真。
这首诗是唐代张祜的《题径山大觉禅师影堂》,诗人通过对禅师影堂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法超脱尘世、达到真理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简洁而深邃,以禅宗哲学思维贯穿其中。
“超然彼岸人,一径谢微尘”两句开篇即设定了一种出尘脱俗的境界,"彼岸"在佛教中指的是涅槃之境,意味着超越生死轮回的状态。"一径"则可能暗示禅师修行的一贯道路,而"谢微尘"则是对尘世烦恼的告别。
“见相即非相,观身岂是身”这两句诗探讨的是佛教中“色空不二”的理念,即一切有形之物(色)和无形之物(空)的本质并不相同。这里通过对禅师影像的观察,强调了现象世界的非真实性。
“空门性未灭,旧里化犹新”则表达了禅宗中"心性不变,但环境与形态随缘而转"的思想。尽管禅师已悟到真理,但是对于世间万物的轮回转化仍然保持着一种超然的观察。
最后两句“谩指堂中影,谁言影似真”通过对比实际存在的影像和真实之物,进一步强调了现象世界的相对性和不可靠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既是对禅师修行境界的描写,也是对佛教哲学核心概念的一种艺术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