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鸣鞞走地雷,隔江纛偃大行台。
出关枭骑追云遁,入峡龙骧破浪来。
猎后奔狼骄突砦,劫馀封蚁感焚槐。
九原自有全归乐,漫为将军致恸哀。
白日鸣鞞走地雷,隔江纛偃大行台。
出关枭骑追云遁,入峡龙骧破浪来。
猎后奔狼骄突砦,劫馀封蚁感焚槐。
九原自有全归乐,漫为将军致恸哀。
这首诗描绘了金鸡山之战中狼山镇总兵谢公朝恩英勇战死的场景,充满了壮烈与悲壮的情感。
首联“白日鸣鞞走地雷,隔江纛偃大行台”,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白日里,战鼓声震天响,如同地雷在奔跑,而对岸的军旗则倒下,大营显得一片寂静,营造出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颔联“出关枭骑追云遁,入峡龙骧破浪来”,进一步展现了战斗的动态。出关的骑兵如枭鸟般追逐敌人,仿佛要将他们逼入云霄;进入峡谷时,战舰如龙般破浪前进,显示出勇猛无畏的气势。
颈联“猎后奔狼骄突砦,劫馀封蚁感焚槐”,通过类比和象征手法,表现了战斗后的惨状。猎后的狼群在荒野中狂奔,象征着战败者的逃亡;劫后余生的蚂蚁被焚烧的槐树所感动,暗喻了战争给生灵带来的苦难与哀伤。
尾联“九原自有全归乐,漫为将军致恸哀”,表达了对谢公朝恩将军的敬仰与哀悼。九泉之下自有欢乐之地,但人们仍会为这位英勇的将军感到痛心和哀悼,体现了对英雄的怀念与崇敬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与悲壮,以及人们对英雄的崇高敬意。
轻调玉管倚江浔,子野风流自古今。
隔岸两人非旧识,入舟三弄即知音。
落梅曾洒临岐泪,折柳偏伤送客心。
别后关山多少恨,凭君传与水龙吟。
曾上高亭一振衣,江边落木带斜辉。
盈盈明月随潮上,片片征帆逆浪归。
眼底吴山临岸尽,天边楚树入云稀。
休□燕子如奇石,恐学零陵逐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