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上高亭一振衣,江边落木带斜辉。
盈盈明月随潮上,片片征帆逆浪归。
眼底吴山临岸尽,天边楚树入云稀。
休□燕子如奇石,恐学零陵逐雨飞。
曾上高亭一振衣,江边落木带斜辉。
盈盈明月随潮上,片片征帆逆浪归。
眼底吴山临岸尽,天边楚树入云稀。
休□燕子如奇石,恐学零陵逐雨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景象与感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远方行旅的感慨。
首联“曾上高亭一振衣,江边落木带斜辉”,诗人回忆起曾经登高望远的情景,清风拂过,衣袂飘扬,江边的树木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苍凉而美丽。
颔联“盈盈明月随潮上,片片征帆逆浪归”,明月随着潮水缓缓升起,一片片远航的船只逆流而归,画面静谧而富有动感,展现了夜晚江面上的独特景象。
颈联“眼底吴山临岸尽,天边楚树入云稀”,诗人的眼前是连绵不断的吴山,仿佛触手可及,而远处的楚地树木则渐渐融入云雾之中,显得模糊而遥远,表达了对广阔天地的感慨。
尾联“休□燕子如奇石,恐学零陵逐雨飞”,诗人以燕子为喻,想象它们如同奇石般静止不动,又担心它们会像零陵的燕子一样,因雨而迁徙。这一联既是对眼前景象的细腻描绘,也蕴含了对自然规律的思考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旅途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