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临秋九,不寒不热。瓦砾鸣秋蛩,茅檐挂残月。
各自著便宜,正是好时节。
时临秋九,不寒不热。瓦砾鸣秋蛩,茅檐挂残月。
各自著便宜,正是好时节。
这首宋代禅宗僧人释普度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时临秋九,不寒不热",点明此时节正值秋季,气候适中,既非酷暑也非严寒。"瓦砾鸣秋蛩,茅檐挂残月",通过瓦砾间秋虫的鸣叫和茅檐下悬挂的弯月,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寂寥的秋夜氛围。
"各自著便宜,正是好时节",这句寓言性的话语,暗示人们在这样的季节里,应顺应自然,各得其所,享受生活的宁静与适宜,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智慧。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写景抒怀,借景说理,体现了禅宗崇尚自然、随缘自在的思想。
梦里相逢竟是非,人生皆梦亦何疑。
花边置酒行杯速,石上听泉得句迟。
千里幸能申阔积,一欢何必是前期。
谛观石火光中事,虑不长于未觉时。
此性本无一物,涓水亦自圆明。
借问先生足处,轩前月白风清。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
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
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平生只说浯溪,斜阳唤我归船系。
月华未吐,波光不动,新凉如水。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栖禽惊起。
问元颜去后,水流花谢,当年事,凭谁记。
须信两翁不死。驾飞车,时游兹地。
漫郎宅里,中兴碑下,应留屐齿。
酌我清尊,洗公孤愤,来同一醉。
待相将把袂,清都归路,骑鹤去,三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