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性本无一物,涓水亦自圆明。
借问先生足处,轩前月白风清。
此性本无一物,涓水亦自圆明。
借问先生足处,轩前月白风清。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物外、心境澄明的境界。"此性本无一物"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纯净、本无杂念的追求与肯定。接着"涓水亦自圆明"则是以自然景象来比喻这种纯净的心灵,涓水清澈见底,形象地说明了心灵的透彻与宁静。
接下来的"借问先生足处"一句,则是在询问那个已达至高境界之人的居所,通过"轩前月白风清"来描绘那里的美好景象。轩是古代车前的横木,这里用来指代车前,也就是说诗人在询问那位先生的脚下,即他停驻的地方,是怎样一个境界。月白风清,形容夜晚的月光皎洁,微风习习,给人以清凉和宁静之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高僧或仙人的追问,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它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意趣,以及对心灵纯净状态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