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凤翠皇死,葳蕤光彩低。
非无鸳鸾侣,誓不同树栖。
飞驰岁云暮,感念雏在泥。
顾影不自暖,寄尔蟠桃鸡。
驯养岂无愧,类族安得齐。
愿言成羽翼,奋翅凌丹梯。
仙凤翠皇死,葳蕤光彩低。
非无鸳鸾侣,誓不同树栖。
飞驰岁云暮,感念雏在泥。
顾影不自暖,寄尔蟠桃鸡。
驯养岂无愧,类族安得齐。
愿言成羽翼,奋翅凌丹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三叹(其二)》。诗中通过对仙凤死亡后光彩减退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美好事物的感慨和怀念之情。
首句“仙凤翠皇死,葳蕤光彩低”直接告知读者仙凤已经死亡,它那非凡的光彩也随之降低。仙凤在这里象征着高贵、美好的事物,而它的消逝则是无常和毁灭的象征。
紧接着,“非无鸳鸾侣,誓不同树栖”表达了诗人对失去仙凤后的决心,不再依附于其他凡俗之物。这里的“鸳鸾”指的是与凤凰相似的神鸟,通过这个意象,诗人强调了自己的坚定立场。
接下来的“飞驰岁云暮,感念雏在泥”则是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脆弱的感慨。诗人提到岁月匆匆,回忆起初生的凤凰在泥土中的模样,这里通过对比生与死的景象,深化了主题。
“顾影不自暖,寄尔蟠桃鸡”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即使面对过去美好的回忆,也无法得到温暖,只能将希望托付给未来的象征——蟠桃(长生不老的果实)和鸡(勤劳、守时的象征)。
“驯养岂无愧,类族安得齐”是诗人对现实的反思。诗人自问,自己是否应当感到羞愧,对于那些已经驯服在尘世中的生命,以及同类之间如何能保持平等和公正。
最后,“愿言成羽翼,奋翅凌丹梯”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自己的话语能够化为翅膀,让他能够飞越那遥不可及的高峰“丹梯”,象征着精神上的超脱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仙凤之死的反复咏叹,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易逝、生命脆弱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感悟。
长安花落莺声老,送别都门心草草。
白璧由来惜暗投,俗眼相看不知好。
读书十载未成名,落日辞家仗剑行。
飞腾已遂丈夫志,离别无为儿女情。
黄金高台插天起,台下行人思郭隗。
千里元从骏骨来,躁进纷纷徒已尔。
负郭田荒草蔓滋,嫂不停机妻不炊。
一朝唇颊惊六国,腰间金印何累累。
纵横游说非吾有,汗简功名在人手。
干将未出狱中泥,犹有神光射牛斗。
出门有碍情悽恻,不是长安看花日。
进退枯荣事偶然,欣戚何须动颜色。
冠盖相逢自有期,君归应惜少年时。
浮云流水天涯路,回首令人千万思。
浩浩洪流,到今日、波恬浪息。
看一带、云烟黯淡,翠峰屏立。
渔艇凫舟浮水面,鸥汀鹤渚群飞出。
坐江头、把卷独长吟,情脉脉。貌严重,神飘逸。
气沉雄,才宏硕。本玉皇香吏,金銮仙籍。
暂向江于称外史,品题山水无谀笔。
论人物、上下几千年,延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