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黄坡峰》
《送黄坡峰》全文
宋 / 何文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浮萍浩荡夹桑榆,茅屋田园狐兔墟。

拾橡岂能饥杜甫,鬻车终不困相如。

子规枝上他乡月,白鹤峰头处士庐。

三径虽荒归亦好,笔耕还有腹中书。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huángfēng
sòng / wén

pínghàodàngjiásāngmáotiányuán

shíxiàngnéngchēzhōngkùnxiāng

guīzhīshàngxiāngyuèbáifēngtóuchù

sānjìngsuīhuāngguīhǎogēngháiyǒuzhōngshū

注释
浮萍: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桑榆:指桑树和榆树,象征田园。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以贫困著称。
鬻车:卖车,形容生活困顿。
子规:鸟名,叫声凄凉,常象征离别和哀愁。
处士庐:隐士的住所。
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小路,这里泛指归家之路。
笔耕:借指读书写作,维持生计。
腹中书:指满腹经纶或丰富的学识。
翻译
漂泊的浮萍围绕着桑树和榆树,简陋的茅屋坐落在田园之中,成了狐狸兔子出没的地方。
捡拾橡果怎能填饱杜甫的饥饿,卖车也无法使司马相如摆脱困境。
月光下子规在异乡的树枝上啼叫,白鹤飞落在山峰之巅的隐士居所。
虽然小路荒芜,但回家总是好的,耕读生活仍有满腹诗书为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开篇“浮萍浩荡夹桑榆,茅屋田园狐兔墟”两句,通过对水边萍乡和田园景象的描写,展示了一个宁静自然的环境,其中“狐兔墟”暗示着这里的人迹罕至,是隐逸者理想中的安身之地。

接着,“拾橡岂能饥杜甫,鬻车终不困相如”两句,诗人通过对历史上著名隐士杜甫和相如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即使在物质生活上自给自足,也不会因为贫穷而感到困顿。这里的“拾橡”指的是拾取橡实作为食物,“鬻车”则是卖掉车辆来维持生计。

第三句“子规枝上他乡月,白鹤峰头处士庐”中,“子规”是古代对学子的美称,而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他乡月”和“白鹤峰头处士庐”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隐居生活,他在异乡的山峰之巅,有着自己的书房或小屋,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最后,“三径虽荒归亦好,笔耕还有腹中书”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即使家中的道路(三径)长期不修、颇为荒芜,但诗人仍然乐于归去;“笔耕”则是将写作比喻为耕耘土地,表示诗人的内心充实,腹中有书,即便是在田园生活中,也不乏创作的灵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隐逸生活的描绘,以及历史隐士的引用,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物质自足的理想。

作者介绍

何文季
朝代:宋

宋东莞人,字子友。从李昴英游,仕宋季,后弃官归。厓山之战宋亡,恸哭成疾,临卒,戒子孙不得复仕。有《兰斋集》。
猜你喜欢

谩成·其一

举头万籁号,弹指万籁寂。

欲寻所归方,变灭了无迹。

古今何足云,浩劫同一息。

曾闻不迁义,贞定非木石。

至乐谅难名,所恨罗縠隔。

(0)

谩书·其二

旧识回文谱,新谐远调讴。

望归朝对镜,合饮夜藏钩。

融蜡粘花蒂,烧檀暖麝油。

双眉谁与画,张敞自风流。

(0)

大行皇太后挽词二首·其一

瑞应兴沙麓,祥源发狶韦。

东朝方母育,沧海倏尘飞。

蟾蝉冰轮影,鳌翻地轴机。

宸心怀慕处,箧有五时衣。

(0)

僧智印写乘成平园仰山三人真求赞

四海弥天两诞誇,人三为众转周遮。

明知诸相皆虚妄,弄假为真有甚巴。

(0)

偶书

痴风连日塞云低,庭榭清寒小雨飞。

叶底孤花无柰瘦,墙边新笋不妨肥。

将迎宾客几成债,拨遣文书似解围。

孤负佳时几尊酒,故园松菊望人归。

(0)

减字木兰花.赠广陵马推官

一尊薄酒。满酌劝君君举手。不是亲朋。

谁肯相从寂寞滨。人生如梦。梦里惺惺何处用。

盏到休辞。醉后全胜未醉时。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