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貌自同霜里木,馀生唯指佛前灯。
少时写得坐禅影,今见问人何处僧。
枯貌自同霜里木,馀生唯指佛前灯。
少时写得坐禅影,今见问人何处僧。
这是一首描绘禅意、表达佛法修持的诗句。诗人以枯木自比,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与世隔绝,一心向佛的决心。"馀生唯指佛前灯"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精神追求,不为世俗所动,唯一的生活寄托是那佛前的灯光,这灯光不仅照亮了寺庙,更象征着智慧的光芒。
诗中“少时写得坐禅影”表明年轻时便有高远的志向和深厚的禅修基础,能以画作记录下那静坐参禅的身影。现在却是“今见问人何处僧”,时间流转,岁月沧桑,或许是对曾经禅影的追寻,或是对当下佛法修持之人的询问,也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精神家园的渴望和寻觅。
整体而言,这些诗句充满了禅意与哲思,是对生命意义深刻思考的结果。
草软沙平何处路,郭外即天涯。
板桥流水伤心地,带夕阳、点点明霞。
歌哭声中,纸钱灰里,知是谁家。参差油壁香车。
燕尾隔窗纱。归来三盏两盏淡酒,黄昏鸦乱风斜。
只有短檠如旧,依依为照寒花。
疏杨几树情丝短,凉波空搅凄碧。
袖薄牵罗,髻低颓影,魂小欲迷秋蝶。目迎眉接。
记双桨人娇,一奁云活。
警梦西风,鸳鸯愁重易头白。
银河清浅路阴叹,星期误也,空妒灵匹。
十斛珠抛,四愁诗赋,盼断玉钗消息。
良缘未歇,有再世韦家,好寻坤牒。
替诉恒娥,蟾蜍清泪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