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螺髻倚云端,岚气飞空浸碧湍。
地暖草芽先欲吐,峰高雪影未全残。
金铃语断东风细,石鼎香消夜雨寒。
几度到来难便去,何时结屋倚松峦。
一双螺髻倚云端,岚气飞空浸碧湍。
地暖草芽先欲吐,峰高雪影未全残。
金铃语断东风细,石鼎香消夜雨寒。
几度到来难便去,何时结屋倚松峦。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山中寺院景象。首联“一双螺髻倚云端,岚气飞空浸碧湍”以比喻的手法,将山峰比作螺髻,云雾缭绕,仿佛与天空相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地暖草芽先欲吐,峰高雪影未全残”两句,通过春日的温暖与冬末的余雪对比,展现了季节更替的微妙变化,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复苏与延续。
“金铃语断东风细,石鼎香消夜雨寒”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时间的流逝,金铃在微风中轻柔地摇曳,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而石鼎的香气在夜雨中逐渐消散,增添了几分凉意和孤独感。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含了对时光流转、世事无常的感慨。
最后,“几度到来难便去,何时结屋倚松峦”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景的留恋之情,以及渴望在此长久停留的心愿。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寺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投射。
茹兰而掩涕,兰芳涕亦芳。
掷兰在中野,终为王者香。
淹化杜鹃血,飘入春山长。
达人本知命,情在斯徬徨。
万古一行下,江淮共汤汤。
草木欲枯死,天衢毋乃荒。
世人有浊泪,落向妻孥傍。
时复伪为之,妖狐媚豺狼。
欲拭将奚把,荆楚有迷阳。
借屋复借屋,屋借恶客主人哭;
本言借半暂居停,转瞬主人被驱逐。
亦有不逐主人者,日爨主薪食主谷;
主人应役如奴婢,少不如意遭鞭扑。
或嫌湫隘再迁去,便将主屋向人鬻;
间逞豪兴构新居,在在隙地任卜筑。
东邻取土西邻瓦,南邻移石北邻木;
旬日之间庆落成,四邻旧巢皆倾覆。
加之警息朝夕传,土著尽编入册牍;
昼不得耕夜不眠,执殳荷戈走仆仆。
此地聚庐数百年,贫富相安无觳觫;
自从恶客逼此处,丁壮老稚泪盈目。
人言胡虏如长蛇,岂知恶客是短蝮!
我生大乱际,不幸兼两累;
人识我姓名,我复识文字。
虽无金石词,亦或动痂嗜;
而皮裹阳秋,未免触猜忌。
耿耿王烈妇,从容死就义;
立碑表贞姱,叙述颇详备。
巍巍太武山,孕毓多瑰异;
警句颂山灵,标之山头寺。
我名署其后,今皆遭劓刖。
若笑文字劣,何不以名示?
姓名果不祥,何不并人弃?
阴阳避就间,毕竟同儿戏。
木伐迹且削,大圣有斯事;
似我今所遭,未须生忿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