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开奎壁作灵神,杰构凌霄景运新。
乍向鱼洲排雁塔,更看虎阜跃龙津。
山林风俗如邹鲁,翰苑文章迈汉秦。
此后鳌头誇遂水,应知魁阁瑞光频。
天开奎壁作灵神,杰构凌霄景运新。
乍向鱼洲排雁塔,更看虎阜跃龙津。
山林风俗如邹鲁,翰苑文章迈汉秦。
此后鳌头誇遂水,应知魁阁瑞光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建筑景象,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新建成的魁星阁的赞美之情。从字面上看,“奎壁”指的是天上的星辰,而“灵神”则是超自然的存在,这里用来形容建筑的宏大与非凡;“凌霄景运新”则强调了这座建筑不仅高耸,而且象征着新的时刻和机遇的到来。
诗人通过“乍向鱼洲排雁塔,更看虎阜跃龙津”一句,展现了建筑在自然环境中的辉煌与飞动之美。这里的“鱼洲”、“雁塔”、“虎阜”、“龙津”,都是景观的描写,它们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既突出了建筑的雄伟,也融入了周围山水的灵秀。
“山林风俗如邹鲁,翰苑文章迈汉秦”则是从文化和历史角度进行赞美。诗人将这些建筑比作古代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如同邹、鲁两地的文化传承,以及汉、秦时期的文学繁荣,表达了对建筑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精神文化载体的期待。
最后,“此后鳌头誇遂水,应知魁阁瑞光频”则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这里的“鳌头”指的是长江中的一块巨石,传说它能引导船只顺利通过险滩;“魁阁”即为魁星阁,诗人预祝这座建筑不仅能够像鳌头一样引领时代潮流,而且还会频频迎来吉祥之光。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又融入了历史文化的深度,以及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是一首集建筑赞美、山水描写和历史文化寄托于一身的佳作。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
浅深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
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
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馀芳鲜。
君持使者节,风采烁云烟。
清流与碧巘,安肯为君妍。
胡不屏骑从,暂借僧榻眠。
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
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便。
应逢古渔父,苇间自延缘。
问道若有得,买鱼勿论钱。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