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对待小奴和鸡的怜悯之心。开篇写小奴将捆绑的鸡带到市集上去卖,鸡因被捆绑而急切地争鸣。这反映出农村生活中的一个常见场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生命尊严的关注。
接着,诗人提及家中厌恶鸡吃虫蚁,不知道卖掉的鸡最终还会被烹杀。这里表现了对生灵命运的无奈和反思,以及对自然界食物链的观察。
然后,诗人质疑人类对待小生命如虫与鸡的态度,有何厚薄。这不仅是对农家生活的描写,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随后,诗人叱责奴人,要其解开鸡的捆绑,这表明了诗人内心的怜悯和正义。
最后一句“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则是对整个场景的总结。诗人在寒冷的江边、倚靠着山阁静坐,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观察着世间万象的得与失,表现出一份淡定和从容。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以及对自然界中生灵命运的深刻感悟。
屏迹敷浅原,注目香炉峰。
饱闻送客溪,鼎新古梵宫。
缅怀结社人,岂止避俗翁。
一念薰戒香,千年仰玄踪。
蜂房始义熙,凤历当元丰。
果有大士出,一与遗言同。
堂堂照觉师,赫赫襄敏公。
彻彼毗尼藏,揭我临济宗。
元曰立成佛,坡曰僧中龙。
少林来于西,双林振以东。
冥数其理暗,野烧中宵红。
天遣真道人,夜役众鬼工。
幻出翚飞檐,化成雷吼钟。
神运俨若初,佛法岂有终。
余生慕真乘,愿力愧祖风。
再窥拈花座,骇叹折草功。
请续香山堂,老此平台中。
白抚生池莲,青友夹涧松。
永劫不出门,寂照涵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