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薄寒士,那如一漂母。
异眼看王孙,一饭亦不朽。
太息淮阴子,才高数不偶。
既报饮食恩,难事司农后。
有力同逐鹿,无智免烹狗。
生死事太奇,都在妇人手。
毕竟爱才者,食报自长久。
祠庙小如拳,千金能买否。
世俗薄寒士,那如一漂母。
异眼看王孙,一饭亦不朽。
太息淮阴子,才高数不偶。
既报饮食恩,难事司农后。
有力同逐鹿,无智免烹狗。
生死事太奇,都在妇人手。
毕竟爱才者,食报自长久。
祠庙小如拳,千金能买否。
这首清代诗人苏宗经的《漂母祠》以漂母和韩信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对社会上轻视贫寒之士现象的批判。诗中,诗人将世俗之人与漂母的慷慨无私进行对比,称赞漂母对落魄的韩信仅凭一顿饭便给予巨大帮助,使其日后成为名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微小善举的巨大影响。
诗人接着感慨淮阴侯韩信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虽受漂母一饭之恩,但难以超越现实的困厄,暗示了世态炎凉。他指出,即使是强者也可能面临被排挤或牺牲的命运,而决定生死的关键有时竟在妇人之手,这揭示了命运的无常和女性力量的微妙作用。
最后,诗人强调真正爱才的人,即使付出的是微不足道的食物,也能得到长远的回报,暗示了知遇之恩的价值。诗的结尾部分,诗人提出疑问,即使祠庙再小,是否能用千金来衡量对人才的尊重和铭记?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通过历史典故,寓言式地揭示了社会现实与人性的复杂关系,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警示意义。
谱系宗文献,家声振里闾。
危楼偏壮丽,乔木自扶疏。
嗣守先人学,相传百世书。
绝胜扬子宅,端似邺侯居。
汗简藏科斗,芸香落蠹鱼。
牙签悬万轴,华扁耀通衢。
拄颊曦光淡,燃藜夜色虚。
竹风青幔卷,松雾綵毫濡。
燕集情何限,登临庆有馀。
自遭陵谷变,因感岁年徂。
堂构虽非昔,书香喜胜初。
文溪有遗墨,宝爱重璠玙。
金鸡初号天未晓,绮阁沉沉漏声杳。
月华淡白涵春风,窗外碧桐青凤小。
蕊珠仙子素霓裳,腰间玉玦双明珰。
曜灵犹未启初景,飘飘欲得云间翔。
琅函夙授长生箓,服气餐霞胜辟谷。
青鸾有信喜相邀,瑶池早晚蟠桃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