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帝阁中央在县城中运河西岸,舟自南来者远而望之,宛在水中央》
《帝阁中央在县城中运河西岸,舟自南来者远而望之,宛在水中央》全文
明 / 姚景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沧波忽出六符台,蜿蜓南萦东又回。

云入紫鸡星隐见,风摇绿浪阁崔嵬。

几群鸥鹭琼帘度,两岸烟霞绣栱来。

贡舫经过遥共讶,谁移天柱会川隈。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运河两岸的壮丽景色,以及舟行其上的独特感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水波与岸线的动态美,以及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交融。

首句“沧波忽出六符台,蜿蜓南萦东又回”,开篇即以“沧波”点明水的深邃与广阔,“六符台”则暗示了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底蕴,通过“蜿蜒”和“萦绕”的动态描绘,展现出运河的曲折之美。接着,“云入紫鸡星隐见,风摇绿浪阁崔嵬”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云、星、风、浪等元素融入画面,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幻莫测,也体现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遐想。其中,“紫鸡”可能是一种比喻,象征着天空或自然界的某种神秘力量;“星隐见”则描绘了星空的时隐时现,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风摇绿浪”则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营造了一种动态的美感;“阁崔嵬”则可能是对远处建筑的描述,或是对整个场景的高度概括,强调了整体的壮观。

接下来,“几群鸥鹭琼帘度,两岸烟霞绣栱来”两句,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鸥鹭飞翔,琼帘轻摆,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两岸的烟霞与绣栱,则是人文景观的体现,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这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生动性。

最后,“贡舫经过遥共讶,谁移天柱会川隈”两句,将视角拉回到舟行其上的情境。贡舫作为官方船只,其经过之处往往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惊叹。这里不仅描绘了舟行的壮观,也暗含了对权力与秩序的尊重。同时,“天柱”与“会川隈”两个意象,分别象征着支撑天地的支柱和汇聚河流的地方,它们的使用进一步强化了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崇敬之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运河两岸的壮丽景色,以及舟行其上的独特体验,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文化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姚景图
朝代:明

姚景图(1608—?),字鼎臣,姚思禹之子。明万历三十六年生,崇祯六年(1633)举人,慷慨尚义,仗义社捍卫乡闾。康熙十一年(1672)与知县杨霞主修《青县志》,一月而成。青县八景诗见于《康熙青县志》。
猜你喜欢

水月舫二首·其一

新绿溶溶涨暖香,春来无处不风光。

移舟夜向湖边泊,分得花阴月半床。

(0)

栀子画眉图二首·其一

薝卜初开雪亚枝,枝头好鸟立成痴。

少年京兆风流处,似汝花间对语时。

(0)

古从军行三首·其三

男儿事征战,所愿树奇勋。

奈何作奴隶,生死随将军。

寇来不得击,寇去我始闻。

顾惭腰间剑,空有星斗文。

岂不为主用,坐与铅刀群。

身犹执麾盖,茅土何时分。

(0)

题陶元亮五柳图

所事既非主,不归将若何?

门前五株柳,空惹北风多。

(0)

题蓬莱深处

闻道蓬莱别有春,五云深处隔凡尘。

松迷鹤径浑无路,花暗箫声不见人。

沧海日华翻贝阙,三山霞气逐飙轮。

刘郎自是神仙侣,何用天台更问津。

(0)

秋日怀孟熙先生

故人丘壑隐,尘路往来迟。

寒暑空相忆,云山不可期。

古碑梅福寺,荒井石郎祠。

旧日同游处,偏劳入梦思。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