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云何是一身,不知吾父是谁亲。
寒山莫把钟敲破,或有姑苏不睡人。
一发云何是一身,不知吾父是谁亲。
寒山莫把钟敲破,或有姑苏不睡人。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个体与整体、自我认知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复杂联系。首句“一发云何是一身”以发丝比喻个体,提出个体如何构成整体的问题,引人深思。接着,“不知吾父是谁亲”则进一步深化这一思考,暗示个体对自身根源和身份的不确定感。
“寒山莫把钟敲破”一句,通过寒山(可能象征静谧、自然或某种超脱)的形象,提醒人们在追求真理或理解复杂问题时,要保持谨慎和尊重,避免因冲动或无知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这里的“钟”可能象征着知识、智慧或某种象征性的启示,敲破它意味着破坏了理解的基础。
最后一句“或有姑苏不睡人”,以姑苏(苏州)为背景,暗示即便在看似平静或熟睡的社会中,也可能存在着对真相的渴望或对知识的追求者。这句话强调了即使在看似宁静的环境中,人类对于探索未知、理解自我与世界的渴望也从未停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探讨了个体与社会、真理与认知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在追求理解过程中的谨慎与尊重的重要性。
庐陵太守告我行,先把庐陵为君说。
龙须山对殷侯池,池面山容两清绝。
老夫久客三湘水,归来喜食江南鲚。
白云犹识旧山川,青眼多惭老兄弟。
当时亲友半不在,中表相存如梦寐。
公酉冢上春草生,白眉始与君相际。
高堂老人八十一,不间衰微论末契。
招我卜宅居其旁,自顾麋鹿何由系。
春风引我齐山行,穿云踏石构巢橧。
相见常无一樽酒,山中枯淡令人憎。
凉风未至正苦热,君忽佩印临南陵。
南陵相去五舍近,马蹄车辙常相仍。
安舆綵衣得荣养,况有大舸如飞鹏。
步上南山一延首,江风浩浩云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