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远堪遗世,山空忽似秋。
虚疑梁苑雪,不尽楚江流。
草树三吴色,云烟六代愁。
夜深凉月白,长啸碧峰头。
地远堪遗世,山空忽似秋。
虚疑梁苑雪,不尽楚江流。
草树三吴色,云烟六代愁。
夜深凉月白,长啸碧峰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静谧幽深的夏日山林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野的空旷与宁静,仿佛置身于秋天的氛围之中。"地远堪遗世,山空忽似秋",开篇即以“地远”、“山空”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与世隔绝的意境,随后“忽似秋”一词,巧妙地将季节感融入其中,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接下来,“虚疑梁苑雪,不尽楚江流”,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眼前的景象与历史中的名胜相联系,既增加了诗的意蕴,也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追忆。"草树三吴色,云烟六代愁",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情感融合在一起,使得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哀愁。
最后,“夜深凉月白,长啸碧峰头”,以夜晚的清凉月光为背景,诗人独自站在碧绿的山峰之巅,长啸一声,这一句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豪情,也暗示了他对自由与独立精神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交盖春风汝水边,客床相对卧僧毡。
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皆少年。
白发齐生如有种,青山好去坐无钱。
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政平民安之,不在书上考。
君看道傍樗,苍云荫合抱。
明时话英躔,佳气指蓬岛。
孰知嵌岩幽,乃韫希代宝。
张侯儒而吏,笞箠环台皂。
政声载舆论,文价动诸老。
学富食犹贫,志坚进不早。
即今紫霄人,岂必皆横草。
亦知名炜烨,曾上荐士表。
静女家无媒,深闺自媚好。
胡宁倚昌丰,浓抹且淡扫。
会看邢娥前,妒妇付绝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