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来迟,人去早。客思怨芳草。
红袖高楼,望断片云渺。
一签一数邮程,燕南赵北,早已遣、离心飞绕。
鲤书少。丁宁小别无多,偏又月圆了。
预想迎门,镜里注双笑。
那知此恨绵绵,栖鸦流水,都换却、相思画稿。
燕来迟,人去早。客思怨芳草。
红袖高楼,望断片云渺。
一签一数邮程,燕南赵北,早已遣、离心飞绕。
鲤书少。丁宁小别无多,偏又月圆了。
预想迎门,镜里注双笑。
那知此恨绵绵,栖鸦流水,都换却、相思画稿。
这首《祝英台近》(其五)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俞陛云所作,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词中以燕子的迟来与人的早去为引子,巧妙地表达了离别之痛与思念之情。
“燕来迟,人去早”,开篇即点出离别的哀愁,燕子的迁徙与人的离去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时间的无情与离别的无奈。“客思怨芳草”一句,将离愁别绪寄托于芳草之上,芳草的生长与离人的思绪交织在一起,更添几分凄凉与哀婉。
“红袖高楼,望断片云渺”,高楼上的女子倚窗远眺,云海渺茫,象征着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未知未来的忧虑和期盼。“一签一数邮程,燕南赵北,早已遣、离心飞绕”,通过计算路程和想象信鸽的传递,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牵挂与思念,同时也暗示了时空的距离感和情感的连结。
“鲤书少。丁宁小别无多,偏又月圆了”,鲤鱼传书是古代的一种通信方式,此处用以比喻书信的稀少,表达了离别后书信交流的缺乏,以及对团圆时刻的遗憾。“预想迎门,镜里注双笑”,设想团聚时的情景,镜中的欢笑预示着未来的重逢,但现实却是“那知此恨绵绵,栖鸦流水,都换却、相思画稿”,离别后的思念如同流水不息,化作了相思的画稿,无法抹去。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离别之痛与思念之情的深刻与复杂,让人感受到词人对离别与相聚的感慨,以及对爱情与亲情的珍视。
终南山北面,直下是长安。
自埽青苔室,闲攲白石看。
风吹窗树老,日晒窦云乾。
时向圭峰宿,僧房瀑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