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槛爱贞容,移根自远峰。
已曾经草没,终不任苔封。
叶少初陵雪,鳞生欲化龙。
乘春濯雨露,得地近垣墉。
逐吹香微动,含烟色渐浓。
时回日月照,为谢小山松。
拂槛爱贞容,移根自远峰。
已曾经草没,终不任苔封。
叶少初陵雪,鳞生欲化龙。
乘春濯雨露,得地近垣墉。
逐吹香微动,含烟色渐浓。
时回日月照,为谢小山松。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通过对小松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艺术表达。
"拂槛爱贞容,移根自远峰。"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这株小松的喜爱,以及它被移植至远方山峰的事实。"已曾经草没,终不任苔封。" 表明尽管小松曾经被杂草所覆盖,但最终没有被它们所束缚,它坚强地成长着。
"叶少初陵雪,鳞生欲化龙。" 这两句通过对比小松的形态与刚落下的雪以及它似鳞片般的枝叶,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小松在严寒中的生命力,似乎在向往着成为一条强壮的龙。
"乘春濯雨露,得地近垣墉。" 描述小松借助春天的雨水和露珠,找到了适宜生长的地理位置,这里土壤肥沃,环境优越。
"逐吹香微动,含烟色渐浓。" 这两句则捕捉了小松在微风中摇曳时散发出的淡雅芬芳,以及它与周遭环境相融合的柔和色彩。
最后,"时回日月照,为谢小山松。" 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个小世界的感激之情,当阳光和月光洒落其上时,它似乎在向自然致以最真挚的谢意。
整首诗通过对小松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以及它与周遭自然元素之间的互动,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力和自然美的深切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