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招提境,鸣钟日未斜。
僧开白莲社,峰度赤城霞。
一径苔仍滑,双林桂已花。
皈依更何日,听尔演三车。
步入招提境,鸣钟日未斜。
僧开白莲社,峰度赤城霞。
一径苔仍滑,双林桂已花。
皈依更何日,听尔演三车。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崇胜寺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自然的美丽。
首联“步入招提境,鸣钟日未斜”,诗人踏入寺庙,钟声悠扬,时间仿佛静止,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僧开白莲社,峰度赤城霞”两句,不仅描绘了僧侣在白莲社中修行的情景,还借山峰与云霞的映衬,渲染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颈联“一径苔仍滑,双林桂已花”,诗人漫步于青苔覆盖的小径上,感受着自然的清新与生机;双林之中,桂花已悄然绽放,香气扑鼻,增添了几分诗意与禅意。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
尾联“皈依更何日,听尔演三车”,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和对智慧的追求。在这样的环境中,似乎能听到佛法的教诲,引导人们走向心灵的深处,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寺庙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以及对佛法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向往。
祝融当权不可夺,海水欲沸山欲裂。
黄头父老见事多,谓有此身无此热。
老人何得怨天公,山堂日日多南风。
乌纱攲帽剪云叶,白鬓吹雪飞蓬松。
已挹蔗浆浇热恼,更注井花回睡容。
人生如此亦不恶,饱食安坐初何功。
蒙尘况驻奉天辇,避暑望幸骊山宫。
蕃兵入汉作巢窟,战骑横戈岁驰突。
旌旗耀日红蔽天,铁甲烘云气销骨。
安得壮士如恶来,上诉帝阍关钥开。
尽泻天河作飞雨,四海八方无一埃。
秋禾不槁敌不来,我亦高枕喧春雷。
故人远客天一涯,寄我万里风前枝。
方壶含澌不受污,可着玉树瑶林姿。
孤芳妙质不可说,天香肯复须人知。
老人不作世间梦,但见玉友如儿时。
急张青灯当明月,要看疏影横屏帏。
花寒不睡斗欲落,笑语似与人追随。
持杯未怪此宵乐,论情忍负平生期。
回头却忆青山道,处处相逢花不老。
短篱飞雪山更寒,古木啼乌月催晓。
清魂屡往途路遥,故人久别相知少。
只今如此邂逅何,莫厌诗成苦相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