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西归七首次韵和泗州十五叔父·其五》
《西归七首次韵和泗州十五叔父·其五》全文
宋 / 晁补之   形式: 古风

驱马马走山,回车车渐水。

涂穷我何适,恸哭盈襟泪。

巢居识风声,穴藏知雨意。

救斗曾得伤,缨冠亦可已。

(0)
翻译
策马奔驰在山间,驾车涉水路转弯。
道路尽头无处去,悲痛泪水湿衣衫。
鸟巢中能辨风声,洞穴内知悉雨意。
救助争斗受过伤,摘下冠冕也可息。
注释
驱马:策马。
走:奔驰。
山:山间。
回车:驾车。
渐:逐渐。
水:水边。
涂穷:道路尽头。
何适:何处去。
恸哭:悲痛哭泣。
盈襟泪:泪水湿衣。
巢居:鸟巢中居住。
风声:风的声响。
穴藏:洞穴中隐藏。
雨意:下雨的预兆。
救斗:救助争斗。
曾:曾经。
得伤:受伤。
缨冠:带缨的帽子,古代官帽。
亦可已:也可以停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西归七首次韵和泗州十五叔父(其五)》中的片段。诗人以驾车出游的场景起笔,通过“驱马马走山,回车车渐水”描绘出行进在山水之间的动态画面,暗示旅途的艰辛与曲折。

接下来,“涂穷我何适”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迷茫与无奈,流露出深深的忧虑。“恸哭盈襟泪”则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悲痛,泪水满襟,情感深沉。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如“巢居识风声,穴藏知雨意”,展现出对生活的敏感和对自然的亲近。

最后两句“救斗曾得伤,缨冠亦可已”寓意深刻,可能是借典故表达人生经历的磨砺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人似乎在说,过去曾经为争斗而受伤,如今或许可以放下权势,回归简单的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性强,体现了晁补之诗歌中常见的深沉内敛和哲理思考。

作者介绍
晁补之

晁补之
朝代:宋   字:无咎   号:归来子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生辰: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赠郭驸马·其二

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

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

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

今朝都尉如相顾,愿脱长裾学少年。

(0)

题郑少府林园

谢家今日晚,词客愿抽毫。

枥马方回影,池鹅正理毛。

竹筒传水远,麈尾坐僧高。

独有宗雷贱,过君著敝袍。

(0)

送马尊师

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昼阴阴。

云中采药随青节,洞里耕田映绿林。

直上烟霞空举手,回经丘垄自伤心。

武陵花木应长在,愿与渔人更一寻。

(0)

归山居寄钱起

怅望青山下,回头泪满巾。

故乡多古树,落日少行人。

发鬓将回色,簪缨未到身。

谁知武陵路,亦有汉家臣。

(0)

访韩司空不遇

图画风流似长康,文词体格效陈王。

蓬莱对去归常晚,丛竹闲飞满夕阳。

(0)

勉力

日月不并照,升沈俱有时。

自媒徒欲速,孤立却宜迟。

尽力唯求己,公心任遇谁。

人间不得意,半是鬓先衰。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