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马马走山,回车车渐水。
涂穷我何适,恸哭盈襟泪。
巢居识风声,穴藏知雨意。
救斗曾得伤,缨冠亦可已。
驱马马走山,回车车渐水。
涂穷我何适,恸哭盈襟泪。
巢居识风声,穴藏知雨意。
救斗曾得伤,缨冠亦可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西归七首次韵和泗州十五叔父(其五)》中的片段。诗人以驾车出游的场景起笔,通过“驱马马走山,回车车渐水”描绘出行进在山水之间的动态画面,暗示旅途的艰辛与曲折。
接下来,“涂穷我何适”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迷茫与无奈,流露出深深的忧虑。“恸哭盈襟泪”则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悲痛,泪水满襟,情感深沉。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如“巢居识风声,穴藏知雨意”,展现出对生活的敏感和对自然的亲近。
最后两句“救斗曾得伤,缨冠亦可已”寓意深刻,可能是借典故表达人生经历的磨砺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人似乎在说,过去曾经为争斗而受伤,如今或许可以放下权势,回归简单的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性强,体现了晁补之诗歌中常见的深沉内敛和哲理思考。
谢家今日晚,词客愿抽毫。
枥马方回影,池鹅正理毛。
竹筒传水远,麈尾坐僧高。
独有宗雷贱,过君著敝袍。
怅望青山下,回头泪满巾。
故乡多古树,落日少行人。
发鬓将回色,簪缨未到身。
谁知武陵路,亦有汉家臣。
图画风流似长康,文词体格效陈王。
蓬莱对去归常晚,丛竹闲飞满夕阳。